走向成年的市场
OEM的盛行有其必然性。中国的进口葡萄酒消费经历过一段畸形的繁荣期。
1996年之前,进口葡萄酒大多由中粮集团进口在涉外饭店销售,正常国内消费群体难以接触到葡萄酒。但在1996年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为了完成商业目的,外商带来了大量国外的高档葡萄酒,国内第一批葡萄酒进口企业也都在那一时期诞生。
葡萄酒商业观察总编辑杨征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像当时中国这样人均收入不高的国家,葡萄酒发展本来应该从低到高自然升级,而大量名庄好酒的涌入虽然对葡萄酒的推广帮助很大,但是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2001年-2011年被誉为国内葡萄酒行业进入淘金时代,由于之前对进口葡萄酒建立的认知定位高端,消费者对此也缺乏了解,跟风消费、奢侈消费和团购消费盛行一时。2008年之后,随着国内葡萄酒消费快速增长,期待更多利润的中国酒水经销商敏锐的发现了OEM的妙处所在。
在业内看来,OEM产品的衰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正是葡萄酒消费逐渐从渠道驱动,转向个人消费时代的体现。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口商分会秘书长王旭伟的概括,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正在迈向自身的“成年”时期。
卡思黛乐集团亚太区总裁毕杜维认为,目前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复合型发展”的新阶段,其中最根本性的变化是新一代的消费者正在快速成长,新的消费群体乐于主动去定位自己的个性化喜好,乐于自主了解葡萄酒市场和葡萄酒文化,并且更懂得尊重优质葡萄酒的价值。这直接推动了进口葡萄酒消费结构的升级。
从卡思黛乐2017年在华销售数据中也有所体现,AOC、IGP和带品种的VDF级别法国葡萄酒产品向中国市场的出口量分别增长了20%、10%和46%,只有不带品种的VCE级别(最低端)“欧盟餐酒”的出口量下降了13%。
精品酒时代的挑战
葡萄酒消费结构的升级的同时,正在倒逼市场产品进一步分化,多位被采访者都认为,未来的市场将是品质更高的大众酒和精品酒共存的阶段,而消费升级推动下精品酒市场正迎来一次机遇。
所谓精品葡萄酒,即是拥有更好的品质和性价比的产品,在国外即10欧元以上的产品,而多数情况国人此前热衷的欧餐酒和低端OEM产品成本也就1-2欧元。
杨征建表示,根据他从香港贸发局了解到的数字,一年从香港转口到大陆地区的葡萄酒的数据是69亿港币,其中大部分都是价格较贵的水货精品酒,再加上每年ASC和中粮名庄荟等酒商还会大量进口精品酒,因此一年国内精品酒市场总容量将在百亿,前景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