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装修的专业性使得消费者对装修材料的外观和价格、功能没有概念,只能听从于设计师、包工头和导购员,而装修过程中会有哪些额外项目,消费者也无从得知,而为了不影响工期,“妥协”几乎成为装修业者必须经历项了。
和Daisy、Sherry一样经历过装修的年轻人在都市中并不在少数。“如果恨一个人,就让他去搞一次装修。”这样一句戏言,却也真实反映了许多曾经或正在装修的人的烦恼。
“装修不到一年多的厨房和厕所地砖出现渗水,致电装修服务公司却被告知对监管没有责任。当时从装修平台联系到装修公司,只会彼此推诿。负责现场施工的工人虽然答应上门了解情况,但联系后便再无消息。”比Daisy和Sherry更早完成装修的王倩玉,卡在装修的售后上有苦难言。
实际上,消费者对互联网家装的投诉屡见不鲜。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李艳明透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家居家装类的投诉13.78万件,同比增长37.8%,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0.9个百分点。其中,装修建材类的投诉最多,共6.62万件,占家居家装受理投诉量的45.4%;家具类的投诉共计5.31万件,占比38.5%;装饰装修服务类的投诉2.21万件,占比是16%。
“装修虽难,维权更烦。”Sherry在定制衣柜的事件中就曾多次致电12315。虽然对方很快速地沟通了装修公司,协助调解。不过每一次与其对接的都是同一主管,也使得没有太多沟通的余地。她告诉记者,一方面为了不影响工期,另外,为了几千块诉诸法律途径又觉得自己小题大做。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