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大气污染防治5年攻坚成绩单:从晒雾霾到晒蓝天(2)

2018-03-05 09:22:1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2014年1月,《大气十条》出台几个月后,全国31个省份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成为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我们正在全力进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加入一项新任务:设立专项资金,组织相关学科优秀科学家,集中攻关雾霾形成机理与治理。

“两弹一星我们都研究出来了,这一事关人民群众重大期盼的难题必须拿下来!我们不计成本,再多钱也要拿。只有研究透了才能‘对症下药’!”李克强说,“无论是研究大气的,还是研究土壤的,各相关学科力量都组织起来,进行跨学科集中攻关,真正打一场‘蓝天保卫战’,让大家都看到更多蓝天!”

按照“1+X”模式,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为主要依托单位,我国成立了近1500名优秀科学家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形成一支行政管理与技术研发深度融合的攻关队伍,负责攻关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攻关联合中心成立了由国家和地方科研人员共同组成的28个跟踪研究工作组,对“2+26”城市进行长期驻点研究和技术指导。500多名科研人员深入一线,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互动,形成了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沿途下蛋”的科研工作模式,建立了“科学研究-措施建议-效果评估-科学研究”的闭环研究机制。

通过调查摸排,项目组获得了更加精准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分析结果表明,“2+26”城市在不到全国3%的国土面积上,排放了全国10%以上的二氧化硫和挥发性有机物、15%以上的氮氧化物和一次颗粒物。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来源初步探明,燃煤、工业生产、机动车等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PM2.5重污染的主要来源。贺克斌介绍,攻关联合中心还初步建立了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天空地一体化的综合立体观测网络和数据共享平台,突破了长期以来的共享难题。

2013年以来,全国人大立法监督呵护美丽中国,新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生态保护红线、按日计罚等制度,被誉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先后出台。全国人大听取和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多次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

中央财政也专门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中央财政分别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50亿元、98亿元、106亿元、112亿元和160亿元,累计下达527.88亿元专项资金和100多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

人努力占80%,天帮忙占20%

十八大以来,环保督察(查)作为一项强有力的、崭新的环保举措持续发力。环保部介绍,2015年年底,中央环保督察拉开帷幕。尽管每个省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大气污染防治都是中央环保督察的重中之重。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央环保督察实现对31个省份的督察全覆盖。刘长根说,一些地区大气和水环境问题突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不到位。各督察组共受理转办10.4万件群众信访举报,从举报涉及的污染因子看,大气污染这块占比最多,约占41%。如今,这些信访举报案件已基本办结。

进入2017年,环保督查的力度明显加大,变成了“强化督查”。当年2月,环保部会同有关省(市)开展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4月起,环保部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持续一年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强化督查;9月,按照攻坚行动6个配套方案中的巡查方案,环保部又组织开展8轮次的巡查,对整改问题“回头看”。

2017年5月25日,环保部强化督查人员在河北邯郸突击检查整治现场。摄影/章轲

大气污染防治既要“人努力”,又要“天帮忙”。贺克斌告诉记者,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地区,来自气象、环境、能源等多个领域的院士、专家最近开展了空气质量改善的气象因素影响定量分析。模型分析表明:相对于2013年,2017年因为气象条件略有转好,可以导致PM2.5在京津冀区域下降5%,在长三角下降7%。

但从实际监测数据来看,这五年京津冀PM2.5下降了39.6%,长三角PM2.5下降了34.3%。贺克斌说,“京津冀、长三角两大重点区域,最近5年降幅当中,人努力占了80%以上,而天帮忙在20%以下。”

2017年环保部门重点对“2+26”城市开展了“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涉及6.2万家。刘炳江说,据专家估算,2017年“2+26”城市“散乱污”企业整治对PM2.5浓度下降贡献率达30%。

在“人努力”中,地方政府和环保等部门功不可没。第一财经记者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采访时,无棣县信阳镇副镇长李凤军介绍,“最多的时候,信阳镇有100多家这类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没有任何污染处理设施,废水直排,垃圾遍地,噪声、气味和粉尘污染严重。”

李凤军说,当时,镇政府经常收到群众举报投诉。强化督查之后,无棣县决定对“散乱污”企业“零容忍”,环保、公安、国土、市场监管、中小企业、水务、供电等部门对“散乱污”企业联合查处,断电、断水,清除设备、原料和产品。

无棣县治辉塑料母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怀在信阳镇姬家花园村有一家废旧塑料颗粒加工厂,“2013年开的,投了200多万元,有3条生产线。”张金怀承认,加工厂没有环保治污设施,曾经多次被当地环保部门要求整改。“2017年4月,加工厂被政府关停。环保不达标,政府要求关就必须关。”

“在我看来,强化督查、严格执法非常有必要。”无棣县委副书记、县长姜凌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散乱污’企业对地方经济没有什么直接的贡献,要说富民,还多多少少能算上,但它既是一个富民项目,又是一个扰民项目。再说,富民富的是哪些人?真正从中得益的还是少数,受影响和不满的还是占多数。”

2017年11月21日,河北省文安县左各庄镇环保所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无人机执法。摄影/章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