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地下比挖出来好?”我问一位正在地里刨藕的农民。
“虽然莲藕的生长期比较长,但刚种一年或两年的莲藕地,土层较浅,一股寒流下来,就算是深埋地底的莲藕,也很容易被冻坏。”他对我说。
在不少藕农看来,另一个打击是今年市场行情普遍不好,价格很低,一斤才0.9元。
地越多,损失越重。一位承包近50亩地莲藕的农民算下来,平均每亩地要损失1000多块钱。“有收成没收入,只能自己找销路。”
可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只要能卖出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望着这片空荡荡的丰收之地,我发现真相,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
莲藕重金属超标?
“造谣者动动嘴,辟谣者跑断腿”
然而比“是滞销还是营销”的质疑,对藕农更沉重的一击,显然来自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忧虑。
“莲藕滞销的范县,就在发生水污染的清丰县西边隔壁(虽然严格来说不算下游)。而当初发生水污染的原因,一直没有查清楚最终不了了之……”就在《有一种丰收,叫做荒凉》刷屏的同一天,这样的帖子也不胫而走。
这令范县刚有销路的莲藕,再度“陷入困境”。
据首发《有一种丰收,叫做荒凉》文章的公众号披露,一时间大量的退款和留言涌入后台:“有传言说,有水体污染,是真的吗?”“请问莲藕安全吗?”“网上登了,是污染的藕,要求退款”……
但藕农对“污染”一说既愤怒又无奈。
“这不可能,肯定是有人误会了!”陈庄镇莲藕合作社的李社长一下提高了嗓门。“再说,我们这里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一家工厂,怎么可能受到什么污染?”
说着,他向我出示了当地莲藕成功申请到“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认证的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