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厉以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时地方政府往往有四大顾虑

2017-12-22 09:09:5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21日在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摆脱路径依赖,制止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相互攀比的现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改变单纯考虑经济增长率和GDP增长率而不顾产业调整和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式。

厉以宁发表了题为《把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到底》的演讲,指出目前结构调整面临着路径依赖的顽固性和地区考核、就业率、地方财政收入等顾虑。

厉以宁认为,尽管中国在强调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一再提到新发展方式对旧发展方式的替代,但路径依赖的影响仍不可小视,不少人认为按照中国的国情,改革还需要慢慢推进。但传统发展模式不会自动退出,要挤掉它,才能找到新发展方式。

路径依赖即走老路,走老路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因为责任在于前人,跟着前人走,责任由他们承担,自己不过是“追随者”而已。厉以宁表示,旧的发展方式就这样延续下来了。如果要转换为新发展方式,许多人之所以不敢走新路,一是没有把握,二是害怕把经济秩序搞乱了,不好收场,三是怕将来追究责任,自身难保。

“不少习惯于路径依赖的负责者,宁肯观望而不愿意加入改革的行列,宁肯做新路的追随者而不愿意成为创新队伍中的一员。这就是旧发展方式难以转变为新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厉以宁说。

除了路径依赖的惯性以外,厉以宁还指出了结构调整的四大顾虑。

第一,在实行旧发展方式时,各个地区的业绩考核都以增加GDP为标准。旧发展方式只重数量和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因此,各个地区都倾向于追求增长率,追求GDP的数量。如果GDP低了,就会受到批评。

“各个省市地区都在攀比,你报了8%增长率,他一定要9%,第三个要保证在10%,这个无非是把旧的模式重新演一遍,不在乎中国经济的前景。”厉以宁说。

第二,就业率多年以来一直被看成是衡量某一地区的指标,如果就业率低了,就会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定是不符合社会稳定的指标,而不了解就业率的增长并不能表示地方经济的真正业绩。为了提高就业率而不对效益进行考核,很可能成为坚持旧发展方式的一个借口。这是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又一顾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