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厉以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时地方政府往往有四大顾虑

2017-12-22 09:09:5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21日在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摆脱路径依赖,制止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相互攀比的现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改变单纯考虑经济增长率和GDP增长率而不顾产业调整和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式。

厉以宁发表了题为《把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到底》的演讲,指出目前结构调整面临着路径依赖的顽固性和地区考核、就业率、地方财政收入等顾虑。

厉以宁认为,尽管中国在强调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一再提到新发展方式对旧发展方式的替代,但路径依赖的影响仍不可小视,不少人认为按照中国的国情,改革还需要慢慢推进。但传统发展模式不会自动退出,要挤掉它,才能找到新发展方式。

路径依赖即走老路,走老路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因为责任在于前人,跟着前人走,责任由他们承担,自己不过是“追随者”而已。厉以宁表示,旧的发展方式就这样延续下来了。如果要转换为新发展方式,许多人之所以不敢走新路,一是没有把握,二是害怕把经济秩序搞乱了,不好收场,三是怕将来追究责任,自身难保。

“不少习惯于路径依赖的负责者,宁肯观望而不愿意加入改革的行列,宁肯做新路的追随者而不愿意成为创新队伍中的一员。这就是旧发展方式难以转变为新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厉以宁说。

除了路径依赖的惯性以外,厉以宁还指出了结构调整的四大顾虑。

第一,在实行旧发展方式时,各个地区的业绩考核都以增加GDP为标准。旧发展方式只重数量和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因此,各个地区都倾向于追求增长率,追求GDP的数量。如果GDP低了,就会受到批评。

“各个省市地区都在攀比,你报了8%增长率,他一定要9%,第三个要保证在10%,这个无非是把旧的模式重新演一遍,不在乎中国经济的前景。”厉以宁说。

第二,就业率多年以来一直被看成是衡量某一地区的指标,如果就业率低了,就会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定是不符合社会稳定的指标,而不了解就业率的增长并不能表示地方经济的真正业绩。为了提高就业率而不对效益进行考核,很可能成为坚持旧发展方式的一个借口。这是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又一顾虑。

第三,地方政府认为的另一个衡量指标是地方财税收入,地方经济之所以能周转,维持现状,与地方的财税多少有直接关系。如果从旧发展方式向新发展方式转换后,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了,这就会使地方负责人感到这将会限制地方的发展。

第四,有些地区过去历来都以出售资源为收入主要来源,一旦发展方式的更替涉及到资源开采和输出,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铁矿石等,地方政府不可避免地会在发展方式转换时有所顾虑。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资源诅咒’,就是说资源本是一个好事,但过度开发资源会使得整个经济都被它拖住,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这个。”厉以宁说。

如何清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阻力?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明年的八项重点工作,其中首要工作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厉以宁表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改变单纯考虑经济增长率和GDP增长率,而不顾产业调整和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式。一定要懂得结构调整比单纯考虑经济增长率和GDP增长率重要的道理。在当前经济转型的条件下,不能以数量和速度作为目标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厉以宁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要建立以公平公正为核心的原则,实行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各种所有制的产权,一视同仁,即公有财产、民间投资人的财产、公民依法继承的财产,都是不容侵犯的。在法治条件下,各类财产权都得到法律的保护。

关于各地区互相攀比的现象,厉以宁说,要认识到相互攀比的结果,即使经济增长率上升了,GDP增大了,这些很可能都是假象,只不过是以数量和速度重复制造出来的一种假象,发展方式依旧是旧式是陈旧的。这种假象对经济效益无益。

厉以宁表示,即使在某些以资源采掘为主要产业的地区,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也应当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衡量中长期的利弊得失。这些地区不能只顾眼前的地区收入状况,而损害生态环境,要了解资源可能短期带来利益,而长期则得不偿失的状况。

编辑:胥会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