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美联储明年料加息两次,中国无需“跟随加息”

2017-12-14 09:23:5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早在三季度伊始,市场就预计美联储12月加息板上钉钉。如今,更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于,明年美联储的政策走向如何?近期市场热议的“中国跟随加息”是否有其必要性?

富达国际多元资产基金经理Nick Peters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市场预期美联储在明年年底前加息三次的几率不足20%,但有约60%的机会将加息一或两次。尽管过去数月美国经济数据的升幅令人惊喜,而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亦预测美国经济将于2017年第四季增长3.5%,但市场依然维持上述预测不变。” 在他看来,核心通胀走弱可能是导致市场持怀疑态度的原因之一。

此外,中国央行在12月6日如期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续作,但规模仅等额对冲当日MLF到期,九个月来首次打破单次续作全月到期MLF的惯例;而下次MLF操作时点恰好落在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之后,“跟随加息”的猜测此起彼伏。

央行参事盛松成对记者表示,不论是存贷款基准利率还是公开市场利率,他都不支持中国近期加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利率维持高位震荡。通过抬升金融市场利率,我们今年已经变相加息1.1至1.2个百分点。而美国同期加息为0.5个百分点。”他称。

美联储明年料加息2次

目前,美国经济仍然处于历史上最长的扩张周期之一中,失业率已经在4.1%的历史低位,通胀接近1.6%,虽然离2%的法定使命仍有差距,但有望逐步接近目标。

眼下,机构普遍预计,美联储会在2018年加息2-3次,2019年加息2次,2020年或再加息1-2次。

换言之,各界预计,美联储的长期均衡利率不会超过3%。“而就历史平均水平来看,均衡利率往往要达到4%,相应的十年期国债利率则将超过5%。但是,目前上述两个利率的水平可能分别最多在3%和4%左右。”标普首席经济学家保罗·希尔德(Paul J Sheard)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一轮美联储大幅、快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此前,耶伦也解释现行货币政策背后的逻辑——现在的联邦基金利率(1%-1.25%)仍然较“中性利率”(neutral rate)偏低,中性利率就是指能维持经济平衡运行、既不算扩张性也不是紧缩性的利率。“根据历史水平来看,中性利率现在显得略低,这也意味着联邦基金利率不用升得太高,就可以达到中性利率。如果中性利率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那么未来几年进一步的加息将会是合适的。”

导致中性利率下降的原因部分也是结构性的,例如生产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等,而这些似乎超出了货币政策的范畴,需要政府采取改革措施来修缮。

整体而言,目前市场仍然看好美国经济的前景,并认为“重商主义”的特朗普政府将不断激发美国企业的动物精神,且认为美股在2018年仍将优于债市。

“光从过去10个月的执政经历来推断特朗普政府将一事无成,这可能太过武断。这届政府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会站稳脚跟,并提升未来政策通过的可能性。”保罗·希尔德对记者表示。

他提及,上述判断有几个理由:首先,任何一届政府都需要走过一段学习曲线,而特朗普政府的学习曲线会更长,因为他和其核心官员几乎都从未有过从政经验,因此需要边学边做;此外,近期白宫的人事变动也呈利好,例如特朗普辞退了前白宫幕僚长普里巴斯(ReinceP riebus), 并在提名国土安全部长凯利(John Kelly)将军接任,他此前担任国土安全部部长,而且是四星上将,特朗普现在需要的是梳理白宫内部程序,而一位四星上在这面有丰富经验。

不过,他也提及,2018年11月也将举行中期选举,正如1994年克林顿政府和2010年奥巴马政府的中期选举一样,基本此前控制了白宫以及参众两院的政府都会在中期选举中失去一方的优势。

中国无需“跟随加息”

此前,中国同业存单利率突破前期新高,12月央行MLF为在到期当日完全续作全月到期量,叠加韩国央行打响亚洲加息“第一枪”、美联储12月加息“板上钉钉”的预期,中国“跟随加息”的讨论也不断涌现。

不过,多家机构和学者目前并不认为近期央行存在跟随加息的必要性。央行下属的《金融时报》此前称,12月将分两次续作到期MLF,旨在防止流动性过于宽松,增强公开市场操作的精准性和灵活性。

盛松成对记者表示,其目前不支持加息。首先,中美加息的依据略有不同,中国主要参考CPI和GDP数据。“从最新公布的物价数据看,11月份CPI增速较10月份1.9%的低位进一步回落,同比仅增1.7%,可能全年CPI增速不足2%。截至目前2017年GDP维持了正常增速。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并没有加息的理由。”

其次,美国所谓加息上调的是联邦基金利率,我国所说的加息上调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而且我国的利率体系更为复杂。“一方面,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就直接推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加息很容易形成政策导向变动的预期(也即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这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此外,他也提及,“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利率维持高位震荡。”盛松成称,“通过抬升金融市场利率,我们今年已经变相加息1.1至1.2个百分点。”而美国同期加息为0.5个百分点。

12月以来的数据显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逼近4%,1年期银行同业存单利率已突破5%,7天Shibor利率在2.8%左右。

兴业研究也表示,最新推出的一系列监管政策本质上都是对银行资产-负债错配的约束,希望引导商业银行通过结构调整来实现去杠杆,这也使得继续通过直接上调利率来去杠杆的必要性下降。

各界预计,央行未来仍然会维持“削峰填谷”的操作思路。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近期就表示,货币政策既不能太松也不能过紧,过紧会对于产出和价格造成下行压力,但过于宽松则可能推高杠杆率。

编辑:陈天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