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对虚拟货币,制度必须严密、手段必须跟上、监管必须严格(11)

2017-09-18 15:15:35      参与评论()人

同时需要明白,要在法定货币体系之外再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数字货币体系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字货币体系,也很难一夜之间取代传统的法定货币体系,至少现钞的流通和使用还会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样,一个国家要同时维持两套法定货币体系的运行,成本和风险也是巨大的。

因此,现实的选择应该是:央行数字货币由现有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兑换而来。

这就属于货币的数字化(去现金化),这肯定是货币发展的历史必然方向。目前货币的数字化技术上主要是依靠电子化手段,货币属于“电子货币”阶段,仍需要运用互联网等信息通讯以及数字加密等相关方面的最新技术不断推进,推动“电子货币”发展成为“数字货币”。这样,不需要形成全新的货币体系,难度会大大降低,也会推动货币体系更好地适应网络世界发展的需要。由此,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由法定货币兑换而来的,在央行主导网络平台上运行的“结算币”或“商圈币”。在这种情况下,将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叫做“法定数字货币”似乎并不妥当,更准确的叫法应该还是“央行数字货币”。

除明确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外,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明确:

1.央行数字货币不应该只属于现金(M0)范畴,而应是一套完整体系。数字货币,应该是在特定数字网络中,采用数字加密和存储技术形成的,包括货币发行、转移(支付清算)、存储以及安全和监管措施在内的一整套货币体系,需要满足金融发挥功能的需要。在数字货币世界,不应该还有M0的概念,而只会有基础货币和派生货币(信用投放)的概念。因此,仅仅将其定位于主要属于现有的现金(M0)范畴并不合适。

2.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模式的选择。到底是“一元模式”还是“二元模式”,也是有严格条件,而不是无条件的:数字货币只能是在网络平台上发出和运行的,因此,央行数字货币能否直接面向公众发行,取决于央行主导的网络平台能否直接与公众连接(公众能够直接登录央行主导的网络平台)。如果没有网络连接,央行就无法直接面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同时,这还取决于央行能否直接面向公众提供货币的信用投放:如果能,那么就可以取代商业银行,但央行也就不再是中央银行了;如果不能,货币的信用投放还需要由商业银行提供,那就只能选择“二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