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目前,钢铁行业已在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等方面取得进步,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奠定了较好基础。
钢铁企业智能制造水平仍不均衡,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智能化应用处于初级阶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钢企迫切需要推进智能化以实现降本增效,保持产品竞争力
近日,“2019(第二届)钢铁智能制造创新实践研讨会”在河北邢台召开。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智能制造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钢铁智能制造正处于起步阶段,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实现大规模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重要着力点。
当前,钢铁行业在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等方面取得进步,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奠定了较好基础。钢铁行业现已打造了9家智能制造试点,智能车间、智慧矿山、大规模定制等试点示范项目取得一定成果。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18)》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达到52.8,钢铁行业两化融合指数达到51.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8.7%,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超过50%。尽管面临着产能过剩、结构失衡、能源环境等巨大压力,但总体上看,大型钢铁企业在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同步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积极探索大数据在研发、生产能源管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有效支撑了行业整体制造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集约高效、实时优化的智能生产新体系正逐步构建。
为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民营钢铁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智能制造。天津荣程、邢台德龙、四川德胜、河北鑫达、山东石横特钢、东海特钢等钢铁企业竞相推进智能制造,积极探索企业智能升级的解决方案。
原标题: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 不搞强制标准不“一刀切” 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 不搞强制标准不“一刀切” 随着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以来,火电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