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丛立先:打击知识产权领域“流氓”行为

2019-04-15 17:39:1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网络图片基本以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予以保护,但即便按照作品独创性最低标准要求,网络上很多图片并不能成为版权法保护对象。某些图片公司一头压制版权人、一头压制图片使用人,严重扭曲了版权法保护图片作品的立法目的,反映出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着一定的“流氓”现象,对其必须予以打击

近日,因视觉中国宣称对“黑洞”首张照片拥有版权引发的争议不断发酵。在社会广泛关注下,视觉中国作了一定回应,同时“黑洞”照片版权持有方欧洲南方研究院也作出了澄清,网信管理部门对当事方予以约谈,国家版权局强调将加强图片版权治理。相对小众的图片版权现象被如此关注,的确出乎很多人预料,这也促使人们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楚“黑洞”事件版权问题的关键及其法律责任。

就事论事而言,“黑洞”照片是有版权的,关键是谁拥有版权。如果“黑洞”照片只是宇宙中“黑洞”客观现象的简单记录,没有经过任何创作性的加工,那么该照片可能无法成为版权法保护的作品。本次事件中的“黑洞”照片是由位于世界各地的8部射电望远镜采集大量数据,并经过研究人员利用超算技术精细化分析和处理后,才生成了有着独创性的思想表达,所以应属于版权法保护的摄影作品。不过,因为权利持有方的开放共享主张,该作品成为一个供社会免费使用的作品。视觉中国盲目将处于“公地”的作品划归私有,不但将上述“黑洞”照片据为己有,还将处于国家公权范畴的国旗国徽图案纳入私囊,当然使人怀疑其宣称拥有版权的大量作品权利归属真实性。

今后,司法机关和有关方面应该改变过去相对简单地以数字标识作为网络图片版权归属认定,对于网络环境下的版权标识与数字追踪技术应有理性的认识和客观的判断。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