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氢能产业链投入巨大 民企争相布局重点环节(2)

2019-02-22 09:29:2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雄韬股份一度试图进入动力电池领域,但至今在锂电池市场动作和声音都不大,甚至在各大第三方机构统计的锂电池装机量排名中,也不曾见过雄韬股份的名字。

“雄韬其实也有做锂电池,但是因为后来上市加上整个并购融资环境的限制,一些收购无疾而终,开展动力电池业务不是很理想,后来重新梳理了战略后,燃料电池这块当时国内是空白,虽然没能赶上电动汽车这一波潮流,但不妨可以提前布局氢能源,做领先者。”有接近雄韬股份的人士对记者说。

从2016年开始,雄韬股份开始大规模进军燃料电池,先是斥资2500万元获得北京氢璞创能科技21.74%的股份,后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签署协议在燃料电池领域展开合作,再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直至2017年9月,正式宣布将燃料电池作为发展战略。

雄韬股份董事长张华农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说到,氢燃料电池是电池类的终极产品,锂电池将逐渐被氢电池取代,就像铅酸电池被锂电池取代一样。此前,雄韬股份还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协议,将在该开发区建设氢燃料电池产业园,目标是3~5年之内,建成年产能10万套的氢燃料发动机系统生产基地。

事实上,除了雄韬股份,多家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参与氢能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某个环节重点布局。比如,富瑞特装控股子公司张家港富瑞氢能装备有限公司,主营高压储氢瓶、车载供氢系统和加氢站等氢能装备的设计、生产和批量化制造;贵研铂业的贵金属催化材料应用于氢燃料电池。

“行业起步期要打造一条完整的氢能产业链需要巨额投入,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并不现实,反而从产业链一两个环节突破才有可能成功。”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汽车研究人士告诉记者,发展氢能前途漫漫,研发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难以短期内看到成果,更不用说短期内获益,什么时候能实现产业化,什么时候能实现收入,开始赚钱,谁都不敢打包票,但总归要改变和尝试。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