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2药患案例
总部位于广州的无限极成立于1992年,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成员,也是一家大型港资企业。
美国直销杂志《直销新闻》(《DirectSellingNews》)基于各公司2017年的营收公布了2018年度“DSN年度全球直销100强榜单”(DSNGlobal100),安利、雅芳和康宝莱营收位居前三名,无限极则凭借39.2亿美元名列第五。
无限极官网“产品一览”专栏显示,目前公司已研发生产出5大系列、6大品牌,共145款产品,并已在中国内地设立30家分公司、30家服务中心,拥有超过7000家专卖店。
记者注意到,该6大品牌系列包括健康食品以及护肤品等品类。涉事的无限极增健口服液就在官网的显眼位置。
“1月16日下午四时许,我们关注到了有关媒体对陕西田女士投诉我公司的报道。公司总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小组,连夜派人从广州飞往西安,与陕西分公司负责人一起责成并督促经销商樊某,约见田女士及其委托的第三方见面。”无限极方面在1月17日傍晚发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事件情况说明中这样表示。
无限极方面称,2017年12月以来,相关经销商与田女士就补偿额度进行了多次面谈协商,而公司本次与田淑平的沟通从1月17日凌晨持续到早间5:30,因补偿问题有分歧,双方暂时中止了会话。
“1月17日下午,陕西分公司负责人联系田女士,表示已经联系陕西的权威医院对田女士的女儿进行检查和治疗,但田女士表示拒绝。我们诚恳希望在获得田女士同意后,让其女儿尽早就医,我们愿意先行承担全面身体检查和治疗的费用。”无限极方面如是声称。
此外,在无限极方面看来,此次陕西涉事经销商樊某严重违反了与公司签订的《经销商协议》条款,公司将督促并责成其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去推动事件解决。待事件妥善解决后,再依照公司相关规则,对当事经销商予以处理。
3纠纷无极限
事实上,无限极并非首次卷入舆论风波。
2018年12月26日,儿科医生大V“医生妈妈欧茜”发文称:“连新生儿也不放过”。配图疑为无限极相关人员的朋友圈信息“宝宝刚出生就可以喝增建口服液了,可以去黄,可以解胎毒,还可以预防感冒引起的肺炎……”
此外,《国际金融报》翻阅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大量案件后发现,此前无限极已牵涉到多起诉讼。
(2017)豫17民终1100号民事判决书显示,2016年3月,被告无限极销售人员徐某将共同被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保健品,推荐给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的闻某,随后闻某病情加重,并于当月底去世。
法院认为,徐某在推荐产品及指导服用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夸大产品效果和需要具备一定中医专业知识才能给予的指导意见,但其并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其具备相应的条件,其行为存在一定过错。被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作为直销企业,未能对其销售人员严加管理,存在一定过错。
最终法院判决徐某赔偿闻某家人7万元,被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赔偿闻某家人3万元。
另一个案件中,无限极公司主体并未受到处罚,但其产品仍然涉及致人死亡的诉讼。
(2017)渝03民终956号民事判决书显示,王某生前患癫痫病近十年,需长期服用癫痫药物控制病情。2016年5月初,被告赵某向王某家人推荐无限极产品给王某治病。同月,赵某配送了二个月剂量的无限极产品至王某家中,以王某身体不好为由,要求加大剂量服用,并建议治疗癫痫病药物应与无限极产品间隔时间服用为宜。5月11日起,王某偶发癫痫病,其后发作越加频繁。王某家人多次电话联系赵某,赵某均称该情况系服用无限极产品的正常反应。5月18日凌晨,王某病逝。
最终,法院判决赵某赔偿王某家人的死亡赔偿金、丧葬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合计6万元。
或许无限极方面已经意识到体系内存在的问题。根据无限极方面1月17日给到记者的口径,公司后续将在全国范围内,认真整改在经销商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月16日下午,田淑平在今日头条发文称,其3岁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陕西当地一位“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推荐下,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8种产品,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