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一年多前,这条街被一些媒体描述成:道路拥堵,购房者络绎不绝。然而,记者看到大街上行人并不多,只有零星几个“销使”人员站立在寒风中,不少店面已经闭门。
所谓“销使”,是销售使者的意思,主要任务是帮开发商带顾客到售楼处以及销售房源,除开发商发的保底工资外,还有带客户去售楼处产生的“带看费”和最终成交的销售抽成。
这是燕郊楼市与其它城镇不太一样的地方,许多购房人并非冲着某个地段某个楼盘而来,他们看中的只是“燕郊”两个字,或者说,是广告商的“北京东”三个字。因此,在进入燕郊的主干道上,会有这样的“销使”存在。
“带顾客到售楼处,如果顾客待满半小时,我会拿到90元。”在燕郊做了5年“销使”的王丽芳说,2016年和2017年初,楼市火的时候,她一个月能收入过万元。如今,来看房的寥寥无几,收入也少了很多。“带顾客到售楼处,端茶倒水陪着聊天,生怕他提前走了。”
当天,王丽芳看到一位刚从一个售楼处走出来的年轻小伙,一路跟随他半个多小时,劝说其到实地看房,还不时给其介绍燕郊的风土人情。最终,在小伙的一再推辞下,王丽芳才罢休。“楼市火的时候,我不会跟他这么耗的。”
燕郊的房价在过去10多年,一直起起伏伏,像过山车一样,房价的大涨大跌跟北京的房价、楼市政策息息相关。“除了当地人以外,在这里买房的人有3种,第一种人是北京本地人,在北京市区买不起房子,在这里买个大房子,比如老人把房子腾给孩子结婚,自己来燕郊住;第二种人是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买不起北京房子或者没有购买资格,安家在燕郊;第三种人就是投资者了,有北京的,也有全国其它地方的。”在燕郊楼市工作多年的一名销售人员说,“前两种其实算是‘刚需’,这条路直走下去就是北京的国贸,如果只有投资客,燕郊不可能拥进这么多人。”
燕郊,一个距离北京最近的河北小镇,一个像北京又不是北京的地方。这里的炒房客见证了2017年3月环京楼市最后的疯狂,一夜入冬后,著名的“售楼一条街”陷入长达一年多的萧条,开发商和中介还在挣扎着找寻机会。
限购一年多后,环京楼市降至冰点。这是一潭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在燕郊房产中介的记忆里,每个月都有同事离职,就像是每个月都有人来问“如何破除限购”一样,司空见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