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通报各地2018年1-11月环境行政处罚案件与《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的执行情况。截至当前,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6.62万件,罚没款金额为135.97亿元。
环保企业喜忧参半
在政策红利释放和行业从严监管的综合影响下,环保企业正面临新一轮洗牌。Wind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发生102起环保违规问题,仅是环保部门的处罚已经累计6262.09万元。
在上述102起环保违规公司中,有74起是上市公司控股参股公司发生环保违规问题,其余28起是公司本身涉及环保违规。星湖科技、亚星化学、国中水务、ST辉丰、中色股份、联化科技等20家公司被罚超过百万元。
“2018年对环保企业而言,是忧喜参半。”山西一家环保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近5000万元,其中3000万元靠运营和咨询,近2000万元靠工程项目。”在他看来,全年业绩主要看现金流能否稳健。“有的项目虽大,但工程结束拿不到钱的风险很大,本着求稳的原则也不敢接”。
近年来,环保企业在建工程项目合同金额不断增大,资金投入相应增加,多数企业依靠负债规模持续扩张。2018年迎来债务兑付高峰,部分企业融资失败,造成违约事件。
吴舜泽认为,2018年环保企业正处于去杠杆的阵痛时期。环境产业中出现问题的大部分是上市企业,这些上市公司负债率普遍高企。“个别企业过于激进,短债长投、资金错配,违背了基本经济规律。必须要去杠杆和金融强监管进行纠偏”。
资本加持令环保企业涅槃重生
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2019年生态环境工作。未来将进一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协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下一步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重视并解决企业对环境监管的合理诉求。
本报上海12月23日电(记者谢卫群)上海日前宣布为50个实体经济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总金额近1000亿元。同时,全市近23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上线市企业服务云,让金融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