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老年医院让老年人就医更舒心 “智慧科技”助力医养结合(3)

2018-12-18 18:17:19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前阵子,老年示范病房迎来了一位60多岁的“年轻”患者张阿姨。虽然年纪较轻,但是来看病的时候,她可是“重病缠身”——因为低血糖晕倒、被摔得“鼻青脸肿”,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骨质疏松等慢性病,还伴随长期的抑郁和营养不良。原来,张阿姨的老伴儿早年过世了,现在自己一个人住,唯一的女儿早已成家在外,由于疏于良好的沟通,两人在生活中经常产生摩擦,张阿姨变得郁郁寡欢,每天茶不思饭不想,一度还有过轻生的念头。

“刚被送到医院时,张阿姨总是板着脸,也不愿意和医生、护士交流,因为摔得很严重,她每天也只在病床上躺着,不愿意下床。”老年示范病房副主任王媛说,经过综合评估后,团队确诊她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同时她还患有多项慢性病、重度营养不良、重度失眠……为了照顾这位有个性的老年患者,多学科诊疗团队动用了各方力量:一边,所有的医生、护士、志愿者、康复师等工作人员会在各个阶段陪老人聊天;另一边,社会工作者去和老人的女儿沟通,调解两人之间的矛盾;医生和药剂师共同协商完善她的慢性病用药,将用药数量控制到最少;通过输血和营养干预,将老人原本只有50克/升的血色素恢复到了正常值;康复师带老人进行肢体康复、功能锻炼、益智游戏等,锻炼她回归家庭的能力……慢慢地,张阿姨好像变了个人,“她主动提出要到走廊里走走,一见到我们特别开心,拉着我们的手,乐开了花。”两个多月后,张阿姨和女儿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女儿将老人接回了家。

老年示范病房副主任王媛说,对于多学科诊疗团队来说,大家不能光从单一的疾病上关心老人,给他们治病,不应该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应该从一个“全人”的角度,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给予老年患者关怀。“他们可能一人身上会有八九种病、最多吃二十几种药,这些疾病是否能达到一个稳态的平衡,这些药会不会相互作用,都需要我们非常细心、非常耐心。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干预也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整个团队需要握紧拳头,给老人们一个全方位的服务,让他们在有限的住院期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身心恢复,最终能早日回归社区,回归家庭。”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