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民企融资政策落地情况调查: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仍需改革久久为功(2)

2018-12-12 09:32:0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这让一些企业家增强了信心。“成功发行2亿元超短融只是试水,更重要的是看到支持民企融资的政策落地,并在金融市场中起了良性引导作用,让一些投资者放下了包袱,让企业家对未来更有信心。”石春茂说。

多方合力:金融机构支持加码

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融资主渠道的银行业出台了更大力度的举措。

11月以来,从政策性银行到国有大行,再到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3条”“20条”“40条”等措施纷纷出台。不少银行还规划了支持目标,比如,未来三年工行民营企业贷款每年净增不少于2000亿元、浙商银行预计明年对民企投放约1300亿元。

记者发现,不少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不仅是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更是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一些银行通过降低内部转移定价、落实尽职免责、绩效考核倾斜等方式激发业务人员积极性,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解决风控和成本等“痛点”。

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同样不可或缺。一些地方政府推动成立的纾困基金直接向企业“输血”。深圳国资数百亿元专项资金不少已经通过股权或债权方式注入相关企业,上海100亿元规模上市公司纾困基金日前完成备案,浙江100亿元规模的“浙江省新兴动力基金”首期20亿元已到位……

“外部资金的进入带来了实打实的支持。”深圳一家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董秘说。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已有超过400家上市公司发布解除质押公告,不少企业在公告中称,解质押的原因是获得了资金。

相关的配套措施也在推进。比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称,要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最高检称,将进一步明确统一规范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的执法司法标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