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走访中,记者发现,消费者对于便利店卖药普遍欢迎,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药品质量和药品价格上。一些消费者认为,在便利店买药,可以躲过药店店员的“花式推销”,方便省心,但是药品质量的保障还需要监管细则的跟进;另一些消费者则期待,便利店卖药无需增加租金和人力成本,能够促使药价相应下调。
受访便利店则表示,售卖药品对于丰富商品品类、增强便民性肯定是利好消息。这些天偶尔也会有消费者进店询问是否有药品售卖,但门店尚未接到相关通知。也有店员表示,售卖药品的资质审批可能比较难。
那么,便利店可以售药,是否会对药店经营产生冲击呢?
对此,王洪涛认为,药品在商品分拣、有效期管理等方面比常规快消品更有管理难度,对便利店来说药品并不是核心品类,售卖药品与便利店搭载出版物、音像制品、代收代缴等综合便民服务功能一样,是锦上添花的服务增项,可以增加消费者黏性,但是并不会对药店生意产生大的影响。
北京需要什么样的便利店
20.7%,这是2017年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长速度。《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报告指出,近两年,随着北京持续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改善便利店营商环境,以及各大便利店品牌竞相进入北京市场,北京便利店的增速在一线城市中居于首位。
随着北京便利店市场跑马圈地的展开,竞争加剧不可避免。
王洪涛强调,商家在开疆拓土时应保持有序竞争,避免出现抢店、哄抬房租、人才不正常流动等现象,在发展速度和管理运营能力之间掌握平衡,特别是人才的培养要相应跟上,培养更多的“内生式”人才。在王洪涛看来,供应链的能力、营运团队的执行力以及后台信息化水平都是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