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2017年比2005年下降约46%
碳强度下降目标提前3年完成
2017年以来,我国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等方面采取了系列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已超过2020年碳强度下降40%至45%的目标,碳排放快速增长局面得到初步扭转。
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首先,中国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其次,通过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等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工业、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2017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呈总体稳定态势,京津冀等地区的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通过采取系列措施,2017年中国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分别为60.4%、18.8%、7%、13.8%,比2016年分别下降1.6%、提高0.5%、提高0.6%、提高0.5%。
“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说,我国2011年起开始在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下基础。从2013年6月开始,试点碳市场陆续上线交易。
截至2018年10月,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突破2.5亿吨,累计成交金额约60亿元。李高表示,在开展碳交易试点的地区,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双降。
全球变暖严重影响了昆虫的生育能力,这是导致全球昆虫种群数量下降的一个原因。来自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研究团队11月13日在《自然·通讯》上发布了这一研究结果
2018年11月19日,一篇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称,如果不显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到2100年,人类可能同时遭受3至6种气候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