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除了供需失衡,美元汇率、地缘政治、技术进步等其他因素也推波助澜,导致油价连续七周下跌,创35年最长连跌纪录,上周更是两度“闪崩”。
原油持续下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可谓是“双刃剑”。油价下跌会对能源、化工等价格产生系统性影响,进而影响整体的工业品价格表现和通胀预期。同时,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导致中上游企业收入、利润等受损,涉及采掘、油服、部分中游石化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
作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原油下跌对于中国而言也有更为积极的影响。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4.2亿吨,而今年1-10月,进口原油37716万吨,同比增长8.1%。以此增速估算,全年原油进口量将达到4.5亿吨,折合33亿桶。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将能节省大量的外汇。
由于我国是原材料进口大国,原材料价格下跌对下游行业的成本改善将远大于上游行业的收入下降。原油价格的下跌将减少能源品在居民个人消费支出中的占比,航空、物流、下游化工产业链中,如涂料、塑料、轮胎以及汽车等企业也会因成本的降低而增加利润。同时,将增加贸易顺差,进而有助于减缓在全球流动性收紧、特别是美元走强和融资成本抬升环境下,人民币汇率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
受国际油价大跌影响,11月14日,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原油期货追随隔夜外盘油价跌势,上市以来首次跌停收盘,主力合约SC1812跌5.01%。当日夜盘,主力合约SC1812以465元/桶低开
周三,国内原油期货开盘跌停。截至发稿,燃油跌超5%,沥青跌近5%,PTA、甲醇跌超2%、聚丙乙烯跌近2%。 消息面,油市连跌12日,持续刷新历史最长连跌纪录,美油、布油双双进入技术性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