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屈臣氏弱化国货的品牌调控法 饮鸩止渴还是凤凰涅槃

2018-11-05 09:17:3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对于屈臣氏来说,调整品牌结构真的能迎来业绩的关键拐点吗?

在中国连年亏损的屈臣氏,自去年人事变动后,今年业绩开始回弹。新掌门人除了延续前任加速扩张门店数量的战略外,还对门店品牌架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升级,包括淘汰部分国货,大规模引进进口产品等。

  强化进口产品

2017年3-4月,屈臣氏及百佳中国行政总裁罗敬仁(Mr.Christian Nothhaft)因个人原因请辞,时任屈臣氏中国首席营运官的高宏达(Kulvinder Birring)接任罗敬仁屈臣氏中国行政总裁一职,全面接管屈臣氏中国业务。

资深品牌营销专家张兵武对记者表示,屈臣氏近两年来变化很大,尤其在品牌结构上,大份额缩减本土品牌,加大进口产品及彩妆占有率,屈臣氏此举一方面是趋势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危机应对策略。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上海海关关区进口化妆品58.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2%。“进口品开始成为门店不可或缺的竞争力。” 张兵武对记者表示。

记者走访位于广州天河区的几家屈臣氏发现,在品牌陈列面上,进口产品占据门店半壁江山,并以“进口精选”、“日韩潮品”等标识做了突出陈列。产品囊括了护肤、彩妆、卸妆、面膜、防晒、洗护、个护、身体护理、男士护理等多个品类,以欧美、日、韩等地品牌居多,如欧莱雅、美宝莲、蜜丝佛陀等进口彩妆,雅漾、理肤泉、芙丽芳丝、花王、珂润、城野医生等进口护肤,AHC、春雨、丽得姿、高丝、花印等进口面膜。产品价位区间大多为100-200元。

高宏达在今年8月10日举办的屈臣氏HWB健康美丽大赏活动上透露,“屈臣氏目前在多个类别都拥有最广泛的进口产品可供选择,在某些类别,进口商品销售额占比高达30%。进口展品支持着高端化产品策略。大量的进口商品由屈臣氏独家销售。”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