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还有的业内人士指出,“关心式谣言”还抓住老人“宁可信其有”以及渴望和子女沟通的心理,使其自愿转发,并且养生健康类谣言不易受到公安部门打击。
专家认为,在利益机制的诱导及监管相对不足的背景下,这些“灰色信息”已成为屡禁难止的网络顽疾。但任其发展,这些信息不仅会把网络搞得“乌烟瘴气”,并且还可能潜移默化,对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积聚社会矛盾。
为此,部分专家认为,需通过有力措施推动自媒体平台加大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审查监管力度,严格广告发布机制,同时加大对有害“灰色信息”的打击力度,从而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
一是加大平台自审查力度。专家建议,相比传播媒体层层把关签发的要求,自媒体信息发布监管十分薄弱。在信息分散化生产的自媒体时代,应本着“谁发布谁负责、谁运营谁监管”的原则,强化自媒体平台对信息发布的监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等专家认为,社交平台具有明显的熟人传播特点,信息信任度相对较高,因此微信谣言不仅传播快,危害亦深。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以及各类直播、专业视频发布平台都应该切实履行信息发布的自监管、自审查义务。
二是严格广告发布机制,减弱源头利益机制。相对传统媒体的广告监管要求,自媒体上各类软文及文中发布的广告监管同样不足,虽然2016年我国出台《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但自媒体广告主发布的违法广告仍然层出不穷。2018年上半年,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互联网广告案件同比增长64.2%。专家认为,应该通过提高广告发布门槛及严格监管等手段,从而降低各类广告对“灰色信息”生产的源头激励。
三是加大对有害“灰色信息”的处罚力度。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大鹏等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对“事件性”谣言加大打击力度,也要加大对养生、健康等领域里游走在违法“模糊地带”的各类谣言的打击力度,减小其生存空间,特别是对有组织的谣言制造者加大处罚力度,揪出背后的专业平台和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