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关心式谣言”不仅会给读者带来一些生活上的困扰,有时还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有的读者看到朋友圈文章说,阿司匹林在心脏病发作时是“救命药”,而不知道部分类型的心脏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反而会“夺命”,最终酿成恶果。类似的报道也不时见于报端。
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虽然许多不实信息被证明是谣言,并且不时被辟谣,但往往每隔一段时间又会重新出现。如每年高考后,某某省“零分作文”就会不时出现,再比如在夏季暴雨、冬季雪天时,网络上往往会传播大量不实事故的信息,其中不少是将视频、照片移花接木,或是直接将原来的文章换一个地名、人名。
山东淄博市张店区警方曾查处过一则谣言事件,谣言文章称“山东淄博市张店二中跳楼学生刘雅婷写给全体教师的一封信!可怜的孩子一路走好……”警方调查发现,类似的文章在网络上已多次出现,内容几乎一致,只是将地名进行了修改,从2014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一座新城市。
除了各类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谣言以外,网络上还存在诸多关于经济热点、社会公平、司法公正、历史事件等领域的误导性分析或评论性文章,这些文章标题耸人听闻但事实却相去甚远,以及移花接木、内容不实但煽动性很强。这类信息往往通过挑起人们对经济的担忧、对弱者的同情、对社会的不满等手段,引发读者点击和转发。这些“灰色信息”的不断传播与泛滥,不仅使网络垃圾信息泛滥,也混淆了视听,给读者带来诸多困扰,成为网络环境中挥之难去的“雾霾”。
“流量为王”催生产业化生产传播
记者调查发现,在大量不实信息及谣言中,除了有部分是因网民不明真相而误写、误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有意为之、“专业”制作产生。在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的利益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催生及“激励”部分自媒体账号,不惜以“灰色信息”吸引眼球、赚取点击,最终获得广告收入等多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