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升级,证监会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基础性制度,支持不同所有制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持。
监管层近年来不断完善新股发行常态化机制,同时加大了新三板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据初步统计,2017年1月份至2018年6月份,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的企业共501家,募集资金总额约3224亿元,其中实体企业占比90%以上,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均较同期大幅上升。据业内人士估计,其中民营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总计占比超过90%。
虽然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扩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但目前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群体的民营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多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仍是民营企业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更为突出。”昨日,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融资获得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在直接融资领域,目前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申请条件相对较高,申请流程复杂,直接融资的制度成本较高。民营企业发行信用债的成本也高于国有企业。
鉴于客观情况,黄剑辉建议,“打破金融供给抑制,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以多元化金融供给匹配金融需求。尤其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如大力发展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适当降低准入门槛。”
“同时鼓励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丰富债券市场品种和层次,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门槛;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品创新,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领域的民营中小企业。” 黄剑辉建议。
半个月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召开了两次有关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座谈会。央行行长易纲在两次座谈会上都提到了要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贷款发放、债券投资等方面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