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收视率造假”的海市蜃楼究竟诓了谁(2)

2018-09-21 09:12:53    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评论()人

如果说两年前,收视率造假是因为有数据使用方收买和贿赂样本户,导致数据失实;那么这次的收视率造假则被认为是数据生产方的问题,有舆论指责调查方篡改数据,参与造假。

曝光收视率造假,让这个原本属于电视及其相关行业的“内部问题”社会公开化,之所以引发了如此巨大的舆论反响,与人们期望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电视竞争环境有关;更深层的原因,也是民众对于社会诚信、公正、客观和公平的一种渴求投射。

一直以来,收视率造假始终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人们不禁提出疑问:收视率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业内专家分析直接原因是利润丰厚。例如某市场有300样本户,共约一千多人,污染其中一户,则收视率有大约0.3个多百分点的变化。在今天微收视时代,许多节目或频道在黄金时段的收视率能达到0.1%已属难得,而收视率每提升0.1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广告效益,常常数以百万元计。如此真金白银,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违法成本低。由于收视率市场的法律规约和监管机制不健全,且诉讼或问责时间过长、人力成本太高而成功案例较少,致使违法违规几乎“零风险”。显然,市场法规和监管机制的缺失,与收视率造假现象的猖獗,不无关系。

想从根本上解决收视率造假,必须在加强法律规制的同时,对收视率调查实施有效监管,防止篡改数据、污染样本户等现象发生;督促调查方密切测控样本数据,强化数据异动的应急处置机制。此外,相关部门从电视剧采购、定价和播出的制度设置上改革,走“市场化”的路线,建立公平、透明的交易系统,也是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记者任丽颖)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