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收视率造假利益怪圈调查:购买收视率引发恶性循环(4)

2018-09-20 09:48:35    法制日报  参与评论()人

“这两者都会导致收视率数据虚假失实,从而影响收视率作为‘行业货币’的信誉度和权威性,损害其他数据使用者的利益,扰乱电视剧市场的秩序,进而伤害社会的诚信机制和诚信信念。”刘燕南坦言,对有心人来说,收视率调查并非无懈可击,无漏洞可钻。理论上,但凡有人的因素介入的环节,都存在造假的可能,何况收视率调查要经历一系列繁杂的抽样、确定样本户、访问员上门、记录收视、数据回传和统计处理等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其中两个关键的主体——样本户或调查公司,造假也涉及这两者。造假的驱动力通常来自外部,比如电视台、节目制作公司、节目中介方和广告机构等相关利益方,目的不外乎获取高额利润。

而对于收视率造假的根源,影视撰稿人胡鑫(化名)透露,电视台和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盲目追逐,对那些能“扛收视”的明星主演的盲目追捧,甚至将收视率当作衡量节目质量和主演明星能力的唯一评判标准,而完全忽略了电视节目的品质本身,因而给制造假收视数据带来了极大的市场。

“目前拍摄的电视剧,想要卖到一线的卫视上星,就非得请某些大牌明星、当红‘小鲜肉’或者‘流量女明星’做主演不可,只有他们的剧,这些电视台才肯认,才肯收。”胡鑫说,而没有大牌明星、当红“小鲜肉”主演的电视剧,纵然剧情紧凑、高潮迭起,也不可能上一线卫视,只因电视台买片,看演员,不看剧情,“然而这些当红明星、流量‘鲜肉’中的一部分,根本就是靠网络包装炒作、水军营销赢得了大量的粉丝拥趸,方才迅速在网络一夜爆红”。

胡鑫告诉记者,这样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上述一些“流量明星”拍出的所谓电视剧,除了他们的粉丝外,占收视主体的广大观众其实根本不认可,收视率自然上不去,“而这样的真实收视率一旦广而告之,势必又会让广大公众洞悉这些‘流量明星’完全扛不了收视率,因此极大影响其商业价值。所以,制片方还必须将工作一步到位,再继续去购买虚假收视率。劣币驱逐良币,常年恶性竞争的结果,就是购买电视剧收视率的价格越来越离谱”。

在刘燕南看来,如果任由收视率领域中存在诸如污染样本户、篡改数据、数据寻租、歪曲解读、数据滥用等问题发展下去,不仅会损害电视台、广告商、节目制作商和数据生产者等相关各方的利益,也会严重影响电视传媒生态的健康,影响社会的诚信和公德意识,进而影响我国建设事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