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2407公里,中国铁建签下贯穿非洲的光荣之路;埃及总统见证下,中国建筑签下埃及96亿美元建设合同;招商局与吉布提港口公司签署吉布提老港改造项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东方电气签订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项目总承包合同……
在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央企与非洲国家达成多个重磅大单,在“八大行动”的指导下,中非合作再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中非合作不仅体现在订单金额和数量上,还体现在立足长远,共谋可持续发展上。
“我们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秉承‘建设一座电站、造福一方百姓、改善一方环境、传承一方文化、培养一批新人’的理念,在工程建设中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当地社会民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所在地社会公益事业。”中国电建总经理孙洪水表示,在非洲地区,中国电建大力推行资源配置属地化和项目用工本土化,为当地民众提供培训、就业机会,提升当地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同时,通过属地化发展战略,实现深耕细作,扎根非洲,长远发展。
国家电网也提出发展新能源建议。“非洲是一片非常美丽的土地,现在新能源技术发展很快,非洲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资源,这些资源充分开发之后,经过电网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非洲的共享,以清洁、低碳的方式,满足非洲电力供应。”舒印彪表示。
对于这一趋势,刘兴国认为,早期央企在非洲的业务,主要是无偿提供或是垫资代建基础设施项目,目的是为非洲羸弱的经济输入发展所需血液。随着非洲经济的持续发展,非洲经济基础与技术实力明显改善,对单纯输血式投资需求日益减少,更多的是希望央企在非投资能够在当地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造血”功能,能够有助于当地经济实现自我良性循环。因此,央企在非投资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是非洲经济自我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也是央企在非投资自我转型升级的需要。
刘兴国指出,未来在非洲的投资合作,央企不应再停留在简单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而是在此基础上,帮助非洲人民高效运营与维护管理好基础设施,真正发挥基础设施效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8月16日,一份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封锁非洲猪瘟疫区的命令在网络上传播。受此消息影响双汇发展(000895.SZ)尾盘快速跳水跌停,股价报22.41元,成交近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