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对此,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将继续大力清理针对民间资本准入的不合理限制,逐步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各类门槛,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下更大力气破除各类隐形壁垒,解决好民间投资“不能投”的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领域已对民间投资开放。韩志峰指出,除空中交通管理等少数涉及国家战略安全或机密的领域外,目前绝大部分领域已取消了对民间投资的准入限制。即使在电网建设、铁路投资等以前几乎完全由国有企业经营的领域,民间资本也在开始进入。基本上,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民间投资活跃的身影。
欧鸿还表示,要加大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政务诚信建设力度,督促地方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把项目守信履约情况纳入项目政府方责任人信用记录。
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实力也需要强化。韩志峰指出,在新产业、新技术、新领域,中小民营企业往往缺乏资本和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有所不足。在基础设施领域,民营企业的建设、技术、运营等经验和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间投资的发展。
“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相对较弱,难以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经营状况了解不够,导致贷款、投资决策困难。”韩志峰说。
针对融资成本高、增信条件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欧鸿表示,要求各地支持金融机构和政府各类信息平台加强合作,充分挖掘民营企业的纳税、社保等数据,开展“银税互动”等业务,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同时鼓励地方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研究设立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基金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