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于是,从2013年开始,阿里集团大力投资菜鸟,顺丰联合“两通一达”成立丰巢科技,都是为了要赶上电商物流仓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相比之下,如果将2007年北京试点作为京东自建物流的开始,那么到菜鸟和丰巢起步时,京东物流就已经有6年的发展历史了。
十年磨一剑。尽管坚持自建仓储物流曾经严重影响了京东的利润表现,但现在,自建物流所带来的优质服务与良好体验,已经成为让一众电商平台艳羡不已的优势。以“亚洲一号”智能仓为代表,由京东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等构成的京东无人科技矩阵,通过技术突破让成本变得更低、效率变得更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成为评价现代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企业的研发投入则是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能力转化的物质基础。像谷歌、苹果等有能力不断做出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其股价虽然因为美股科技股的整体下滑而一度有所下跌,但很快又涨回去了,苹果更是一举成为全球首个单市场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公司。
对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而言,其发展前景或者说成长性,不在于财报所显示的短期业绩是否亮眼,而在于是否有能力不断地做出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要以大量的研发投入作为支撑的。所以,要看一家互联网公司未来的成长性,研发投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电商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拼价格到拼物流,现在无疑已经到了拼技术的阶段。京东也把技术驱动视为支撑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第三条曲线。第一条增长曲线是3C、家电等既有核心优势业务;第二条增长曲线是大客户以及生鲜等新兴业务;基于智能供应链、数据服务和门店科技等驱动的零售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支撑京东集团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第三条曲线。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电商平台的每一个阶段竞争都带来了福利,当初的价格战为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剁手快乐”;物流等供应链竞争,促进了消费升级、购物愉悦度;而这一轮技术竞争将能带来更高级别的购物体验。因此,我们乐见京东等国内电商平台展开新一轮技术驱动的竞争。这恐怕也是我国很多企业现今面临的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即如何以技术研发提升企业在国际贸易格局下的竞争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盘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