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 民营商业航天双赛道上演卡位战

2018-08-21 09:23:36    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评论()人

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 民营商业航天双赛道上演卡位战

  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 民营商业航天双赛道上演“卡位战”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文 多

猎鹰重型火箭在今年2月的成功发射,让商业航天走进了多数人的视野。与此同时,中国商业航天的步伐也变得越来越快。今年5月,零壹空间发射“重庆两江之星”率先吸引了大众目光,而在8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则从蓝箭航天方面获悉,其自主研发的“朱雀一号”运载火箭总装完毕,拟于第四季度发射。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角逐也逐渐划出不同的竞争赛道,分别是以零壹空间等企业为代表的探空火箭赛道,以及以蓝箭航天为代表的运载火箭赛道,这也让民营商业航天市场被注入更多想象空间。

  商业航天热下的不同赛道

“谁允许你们造火箭了?”就在上个月月初,蓝箭航天举办发布会之前,水立方外的工作人员曾向他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是的,尽管商业航天已经成为众多民营企业布局很长时间的一块价值高地,但在外界看来,一切还颇为神秘。

现实的情况是,早在3年前的2015年,“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商业航天立法开始广泛征求意见,中国商业航天的政策窗口逐步开启,我国民营火箭的发展也在这个时候步入了正轨。民营商业航天的竞争愈演愈烈,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蓝箭航天“朱雀一号”总装现场看到,这里已经进入总体测试阶段。

“朱雀一号”是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三级固体运载火箭,箭体直径1.35米,全箭总长19米,起飞重量27吨,起飞推力45吨,具备快速响应、灵活发射、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等特点。主要面向微小卫星和立方星星座组网等商业发射市场。

8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蓝箭航天方面获悉,其自主研发的“朱雀一号”运载火箭控制测量系统、动力系统、箭体结构系统、地面系统、末修姿控系统等分系统均已完成多项试验验证工作,首飞箭完成总装工作,已进入总体测试阶段,即将奔赴发射场做发射前准备,拟于今年第四季度发射。

按照业界的共识,民营火箭发射分为两种:一为探空火箭,此类火箭主要用于在近地空间进行探测和科学试验,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发射也比较方便,但是没有载荷入轨的能力。无论是此前星际荣耀发布的“双曲线一号S”还是零壹空间发射的“重庆两江之星”都是其中的代表。

另一个则是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载工具。其主要用于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相比探空火箭,运载火箭的结构会更加复杂。

截至目前,国内尚无民营运载火箭制造和发射的先例。而国内蓝箭航天的“朱雀一号”则处于这个赛道。如果发射任务进展顺利,“朱雀一号”将是中国第一枚将卫星送入空间轨道的民营运载火箭。从另一个角度看,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赛道的划分变得逐渐明晰。

  谁能第一个抢跑十分重要

虽然各家选择的赛道不同。一直以来,中国民营火箭的企业一直试图像Space X一样,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和规模化工厂量产商业火箭,以顺应多层次的“太空运载”市场需求。

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报告统计,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约33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占比高达76%。原本由政府主导的航天产业正逐渐走向大众消费时代,并最终走向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微小卫星组网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民营火箭创业。根据SIA(美国卫星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2015、2016年,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规模分别为62亿美元、54亿美元、55亿美元。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18年,我国已有60余家初创企业入局,大部分还处于B轮融资前。面临头部资源不多,行业尚处初期的现状,谁能第一个抢跑进行商用十分重要。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文曾提到,目前商业航天领域创业公司正在快速涌现。卫星制造和运营领域,出现的创业公司最多,将近20多家,火箭领域的也有将近5~6家,主要的商业变现方向包括:通信和遥感卫星发射等领域。

按照蓝箭航天披露的信息,2018年四季度,“朱雀一号”火箭计划将央视的“未来号”卫星发射至SSO(太阳同步轨道)。本次发射搭载的商业卫星“未来号”是蓝箭航天为央视综合频道《加油!向未来》第三季节目定制的微小卫星,该卫星将满足节目在轨科学实验任务需求,并配有精巧型集成数据回传系统,与空间相机数据共同打包回传地面。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实现全部由民营企业设计研制、生产制造,并由民营企业运营发射的“纯商业航天”项目。

据蓝箭航天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戴政透露,未来产品成熟后,可实现接到订单6个月以内生产交付,发射准备时长一周以内。具备进入发射场后24小时以内的快速生产、快速交付、快速发射响应能力。

不过,对于商业航天的发展预期,蓝箭航天CEO张昌武则显得颇为冷静,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商业航天民营企业都处于早期修炼基础设施的阶段,还未出现明显的梯度。另一方面,整个行业在往纵深化发展,上游和下游都出现垂直企业。此外,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还要经过几轮调整,包括各家公司的价值分布也要经过一定的考验才能定调。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