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仿制药替代原研药? 专家:不宜“一刀切”应相互补充
天津市泰达医院肾内科主任李青教授
中国网财经8月13日讯(记者杜丁)仿制药是医药产业重要一环。长期以来,仿制药在与原研药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近年来国内制定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优质仿制药品种。
日前在“药品质量提升与合理用药媒体研讨会”上,天津市泰达医院肾内科主任李青教授建议,仿制药替代原研药不宜实行“一刀切”,同时,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应在一段时间内证明其质量能够保持稳定。
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评价范围约涉及11.6万个批文的仿制药。
“一致性,就是从里到外都要求一致。仿制药不能外观上还行但内在质量不行。由于药物原料、化学结构、辅料、工艺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机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排泄等过程不可能完全一致,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也可能会有差异。” 著名药学专家孙忠实教授表示。
著名药学专家孙忠实教授
孙忠实教授呼吁,鉴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相关经验和中国的实际,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的并存与相互补充,将有助于提高百姓用药的可及性、造福患者。
对此,李青教授建议,在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进行当中,应当实行不同的医保支付标准,保留一段过渡期,在过渡期内按不同品牌制定医保支付标准。保留患者自主选药的权利,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即超出医保支付标准的费用由患者单独承担,而不是由患者和医院共同承担,低于支付标准的价差,建议通过综合绩效评估,进行医院药品价差的再分配。他建议,仿制药替代原研药不实行一刀切,同时,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应在一段时间内证明其质量能够保持稳定。此次研讨会由《健康报》社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