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原料药大国的暴涨 医药市场的涨价背后逻辑是什么?

2018-08-09 17:00:12    经济观察网  参与评论()人

原料药涨价 药品涨价 医药市场的涨价背后逻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温淑萍 实习记者 任利 张琦悦 “我们的药品也上调了15个点,算是乘火打劫吧。”一位西部的药企人士称,虽然有自己的药材基地,不受外界价格垄断的影响,但涨价几乎是一个全市场的行为,所以也跟着上调了一点。

近日,原料药价格暴涨的信息在医疗界传播甚广,因此,展开来的一个利益传导问题被不断提及。

事实上,在近日记者的采访中发现,抛开部分原料药价格暴涨这一现象,大部分成品药的价格近些年也在不断上涨,尤其近期内,众多企业都在进行价格的“战略调整”。

记者发现,成品药价格调整的背后,事关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事宜。而最终,企业们要的是利润空间。

原料药大国的暴涨

关于药品价格上涨现象,原料药暴涨消息几乎是一个引爆点。

8月7日,浙江新闻客户端原料药暴涨100倍的信息开始在医疗界流传,该信息指出,前几天,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一则预警通知,涉及81种不能正常供应配送的药品,其中:12个药品由于原料、企业生产线改造等原因而造成产能不足;13个药品由于采购不到原料而停产;17个药品以原料药价格上涨、中标价格低为由不能正常供应。而在部分药品停产的背后是原料药紧缺和暴涨等因素作祟。

其中,一家浙江企业所需的5种原料药被经销商垄断,其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又名扑尔敏,主要用于鼻炎、皮肤黏膜过敏及缓解流泪、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一个月涨到58倍,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

而这一暴涨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原料药供应商单一,大都是全国一两家公营企业,容易对市场形成垄断。

又如阿司匹林等药物的重要原料的苯酚一月涨价99倍,广泛用于感冒症状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原料药的价格也不断攀升,从去年底的260~280元/kg,涨到1.5万元/Kg,继而涨到如今的23300元/kg,也增长了89倍。

事实上,原料药涨价不是近期才有的现象,今年两会期间,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公开表示,不少原料药的价格较前几年提高了二三十倍,尿酸原料药价格几年前为30~40元/kg,近两年一度上涨到900元/kg。

作为农牧业添加剂的重要元素——维生素——的原料药也在涨价,从2017年到下半年11月,维生素A从145元/kg涨到850元/kg,同比2016年最大涨幅超过5倍以上。维生素B5从2016年年初的56元/kg到2018年1月涨了12倍至730元/Kg。

从农牧行业专业网站博亚和讯可以看到,维生素D3从2017年6月的69元/kg涨至2017年8月的435元/kg,涨幅超过6倍。作为原料药的冰片已经由原来的6万到7万元/吨,上涨至24万~25万元/吨;樟脑也由原来8万~9万元/吨,上涨至30万元/吨;治疗肺结核的原料药异烟肼,在2013年到2014年的销售价格是在150元/kg至200元/kg,但是不到两年该药就开始大幅上涨,个别批次甚至涨到了3800元/千克;尿酸原料药价格几年前仅为30~40元/公斤,近两年一度上涨至900元/公斤。

中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有生产企业2000多家,可生产原料药1600种,年产量达100多万吨。近几年,原料药垄断问题屡见不鲜,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

就原料药暴涨现象,记者采访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执行会长潘广成时,其表示,像维生素这类原料药更多是受市场供需的影响,维生素C有时候它涨得很厉害,降得也很厉害。

“但扑尔敏原料药的价格的涨幅如此之大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不符合经济规律”,潘广成对记者表示,“这里边涉及到产品结构的问题,像一些大宗原料药的价格也涨不上去,有的还存在过剩,还得降价。而那个小的特色原料药产能跟不上去,加上商业单位和生产企业联起手来把价格抬上去搞垄断,这不太符合经济规律。”

当问及造成原料药的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时,潘广成表示:“一个是产能没跟上去,而需求又很旺盛,价格就会上涨,还有一个就是可能是故意行为,即销售单位和厂家联起手来搞垄断,然后把价格提上去,获取暴利。”

拥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原料药批文的有6家国内企业和一家印度企业,而记者查询了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总局,仅是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关键词的国产药品就有2110条。

“这种大幅涨价未来是没有持续性的”,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执行会长潘广成说,“这是一个短期现象,国家政策是不允许的,是要打击这种垄断行为的,而一些短缺的品种的原料药,也要逐渐增加产能。”

去年7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浙江和天津两家公司对他们的“价格垄断”行为进行了处罚。而去年12月药监局办公厅发布了《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推行原料药、药用辅料关联审批,今后原料药不再单独发批准文号,这意味着制剂企业不再受限于现在仅有的原料药批文企业的限制。

利润空间的诉求

原料药暴涨在医疗领域来说是一个现象。事实上近些年来,成品药的价格也一直在上涨。

记者发现,每瓶200颗的仲景逍遥丸2012年价格为11元左右,目前达20元左右。是这一产品的全国市场份额较大,产自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走访海淀区阜成路增光路的多家药店中发现,药店工作人员们对于药品价格上涨已经习以为常,几位工作人员表示近几年药品很多都在上调价格,而且像阿胶这样的产品的价格是成倍增长。他们认为,这是制药环节中各类成本上升的必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药企在进行或已经在进行药品价格的大部分上调。而上调的一个最大因素是利润的保持。

但利润的保持的前期因素是医疗市场的“砍价”环节。

如治疗某一疾病的某一款药物,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医院可以直接进行采购,依据一个品规过三家的原则,医院就同一个品规针对三家企业的进行直接采购,这一采购占占采购量的80%。

而采购中,医院会看这一药品的全国各地的市场价格情况,如果该品规的产品其他市场价格最低在50元左右,而部分地区80元左右,会以50元左右的采购基准价,在进行谈判降价。

也就是说,想要进入医院的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以往的市场零售价较低,就会影响中标价,经历砍价之后企业的利润会被进一步降低,那么企业的应对措施就是调高零售价。

一位全国药品经销商人士透露,包括恒瑞制药在内,也已经出手对价格较低的产品做市场化“清理”,最终实现药品价格的提升。

一位制药企业人士透露,近些年制药企业的成本一直在增加,如科研、员工、水电等等社会范畴内的成本都在上涨,如要想过一致性评价,投入时间是一年,花费达上千万。企业面临砍价后,利润非常薄弱,很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那么,涨价是可以生存的方式之一,当然涨多少要看企业良心,大多数显然是不敢使劲涨。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