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网约车管理不完善 打车难卷土重来

2018-08-01 09:12:4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对此,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将多措并举解决城市居民“出行难”问题。

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目前北京已经许可了8家网约车平台提供网络预约出租车出行服务,还有6.4万辆巡游出租车提供服务。针对北京市目前正处于雨季、出租汽车运行效率较低的情况,北京市采取了3项主要措施。一是组织各网约车平台加强运营规律分析,鼓励、引导驾驶员在运力相对短缺的时段多出车,保障乘客集中用车需求;二是按照一站一策的要求,重点做好“三站两场”运营服务保障工作,及时调派保障运力,做好应急运输服务保障;三是做好出租汽车驾驶员和车辆的资质审核和许可服务工作,增加合规运力。

面对新兴业态,政策之手只有做到该管的不手软、该放的不迟疑,才能让消费者从行业健康发展中得到实惠。

网约车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因被投资者看好,资本迅速大量流入,“烧钱补贴”模式使网约车市场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专家表示,网约车是公共交通发展的补充,发展规模应科学合理,无论是“烧钱”抢市场,还是“涨价”收成本,都应合理适度。

据了解,一些地方在落地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中对车型、司机户籍等作出了严格限定,企业没有靠规模扩张赚取更多利益的空间,只能转而从消费者身上谋取更多利润。

目前,在监管趋于完善之际、资本开始退潮之时,网约车平台应回归理性,不能单纯以盈利为目的,还要兼顾社会效益,通过细化运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运力,为解决打车难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企业经营固然应遵循市场规律,但不可以打着“市场”旗号,违背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营商之道。(经济日报记者 齐 慧 杨学聪)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