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民宿产业情怀背后期待“钱景”

2018-07-25 16:22:27    工人日报  参与评论()人

“其实我们也想规范发展,但按现在的情况,很难办下手续。”在南靖县经营着一家民宿的陈军说,“消防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工商营业执照每个证都不好办下来。”据了解,获得特种行业经营许可的前置条件之一,便是通过消防安全审批。但民宿所依托的建筑具有特殊性,单体规模小,建筑结构、耐火等级、疏散口和防火间距等难以达到旅馆业标准。

福州市人大代表吴新铨表示,民宿是一个蓬勃开发的领域,却没有全国性的指导规范,更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依据,让众多民宿身处尴尬境地。导致各地民宿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另一方面安全隐患也较为突出。

  重“情怀”更重前景

“开民宿往大了说,是一种情怀,但更重要的是看中这其中的发展前景。”民宿投资人薛云说。

根据《精品民宿调研报告》,民宿投资者70%是利益导向型,而30%是情怀型投资者,在民宿行业迅速扩张下,情怀型投资者的比重下降,市场趋同化加剧。

“主要是个人投资,有些采取众筹方式,但能够赢得风险投资关注的项目很少。一般民宿建设回收期为3~8年,随着市场热度持续高涨,民宿建设在各地蜂拥而起,不少民宿开业后就面临亏本、停业。”薛云说。

市场竞争加剧,也给民宿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经营模式面临困难。个体化经营的特点,使得民宿营销能力不足,网络平台成为其营销的主要渠道。有的小规模民宿口碑和服务质量都很高,也有很多质量很差、评价很低的民宿出现。基于网络的口碑效应与即时传播,使得民宿要么成为“网红”,要么“死得很快”。

“住过不少民宿,但低档的居多,而且同质化的倾向严重,除了能基本满足吃饭、睡觉的功能要求外,缺乏个性化、特色化,回头率不高。”旅游达人方春平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