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董明珠:1994年如果不是我回来 格力确实有灭顶之灾

2018-07-25 10:07:29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和谐是斗争出来的”

2001年,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总经理。从此之后,她就像外科医生一样,从没停止对企业挑毛病、动手术。

“我当总经理后干了一件大事,就是队伍建设。其实当时公司已经出现了新的危机,这种危机就是公司内部权钱交易明显上升。”这种事情,对眼里容不得沙子的董明珠来说,是不可放任的。

排山倒海的内部整治袭来,发现的问题也触目惊心,一个小小的技术人员,能够自己在外部搞一个配套厂,号称是韩国进口,侵占企业数千万资金,竟然无人知晓。

2001年左右,由于管理团队出了问题,格力也出现罢工现象。“员工为什么罢工?就是对管理者不满意。你给我好处,我就给你高工资。你如果不孝敬我,再老实再用心干活,待遇也是最低。”董明珠说,因此,格力当年对团队进行了整顿,开始深化内部管理,完善各种制度。“我要求干部以身作则,这些语言放在当下,大家觉得好像不合时宜,但是恰恰因为推动了这些,才让格力电器得到很好的发展。”

2003年,格力营收实现了百亿突破。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更大的问题和挑战接踵而至,销售体系中的一些代理商成了难以搞定的“刺头”。

“河南有个经销商,他在当地非常有名。我们当时有很多的规矩,他没有按照规矩办,还跑过来无理取闹,我们只能惩罚了他300多万元的返点。”董明珠说,经销商找到了董事长诉苦,好话说尽。董事长听到对方对格力如此忠诚,建议董明珠把返点给他。“那我坚决不干,坚决不执行。如果把返点给他,这对全国所有的经销商都是不公平的。”董明珠说。

对于销售体系,董明珠比任何人都要自信。“这么多年来营销体系我还没有失误过。”董明珠说,从始至终,她一直在对销售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建立一种新的模式来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

“我对销售渠道的建设,很多措施是对抗性的,很多人都有压迫感。”董明珠说,这种“压迫”不是要你干什么,而是要在同一规则下,不能投机取巧,“所以那些想投机的就觉得很难受。”

一路走来,董明珠似乎永远在不停战斗,永远有打不完的仗。

2004年,占据渠道优势的连锁大卖场国美单方面宣布降价。董明珠当时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得知后直接怒了,立即停止向国美供货。很快,国美北京总部向全国销售分支下令把格力清场、清库存。双方矛盾骤然升级,关系急剧恶化,但董明珠绝不服输,随即宣布退出国美,自建渠道。

董明珠说,在下定决心和大连锁决裂的时候,公司内部也非常担心,“我的最高领导就跟我说,断了以后,我们以后怎么办?”董明珠有自信,“其他品牌离不开大连锁,是因为对自己产品没有信心,希望通过大连锁把产品卖出去。我们有品质,有口碑,就不怕。别人喜欢格力,自然会来我的渠道买。”

董明珠回忆说,很幸运,她当时很多颇有争议的决定,最后都得到了时任董事长朱江洪的支持。对于个性并不讨人喜欢的董明珠来说,朱江洪是她的伯乐。

“虽然有时候我们在很多决策上有不同的意见,但基本上是以我的决策落地。”董明珠坦言,“这一点来讲,董事长很支持我,非常地信任我。”

2012年,她成功被推选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从此,格力真正进入了董明珠时代。

这时,董明珠已经58岁,距离她进入格力,已经过去了22年。她感慨,一路都是在挑战中走过来的,“我一直在讲一句话,和谐是斗争出来的。你只有不断把那些绊脚的东西清理干净,才能更加有战斗力。”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