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环保企业屡曝债务违约 民企成重灾区

2018-07-16 09:11:4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融资难度上升

在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其林看来,此前环保行业集中发债,陆续迎来了债务清算期。今年以来,债务违约、发债遇冷、资金链危机等问题频现,环保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作为高度依赖资金的环保行业,不可避免会受到政策影响。

而环保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更是与多家环保上市公司紧密相关。文思佶说,中国环保企业普遍采用PPP模式,投资期限长且规模较大,企业发展甚至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融资环境。2016年年底,国家开始金融去杠杆,导致资金面大幅收紧,企业融资成本有所提升。

在业内专家看来,环保企业做工程特别是PPP项目,单个项目体量往往特别大,几亿元甚至上十亿元的项目很常见。公司要做大,就需要大量资金垫资方能进行。而环保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回款期会很长,再叠加,现阶段资金成本越来越高,融资难度加大,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

李小平也表示,“目前,PPP已成为很多环保上市公司很难受的领域。很多投资的高成本是目前不少环保企业出现债务危机的根源之一。这是个导火索,可能会蔓延出很多问题来。”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今年国家去杠杆力度加大,监管趋严,再融资难度急剧上升。一些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偿债能力明显下降。

该人士认为,环保债违约与制度无关,问题主要出在企业运作经营和战略思路上。“很多债务违约问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企业对规则和规律的漠视。人灾大于天祸。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投资的失败,实质上是漠视规则、盲目扩张等一系列人为原因造成的。”

文思佶对经济观察报说,对外部融资环境较敏感的环保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此前受政策鼓励及利润驱使,大量国企加入环保行业,直接导致竞争加剧,压缩了部分民企业务和利润空间。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频繁发生于民企中,其发债成本与难度正在加大。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