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澳大利亚共享单车市场的另一主要玩家新加坡oBike公司于今年6月中旬退出了墨尔本,虽然其声称仍会坚持悉尼的运营,但刚刚宣布退出新加坡市场的oBike仍深陷于拖欠用户押金和资金链断裂的风波中,前景并不明朗。
从轰轰烈烈进驻澳大利亚到接连撤退,共享单车在澳大利亚究竟遭遇了什么?
单车使用人数少、频率低是共享单车退出澳大利亚市场的重要原因。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今年5月的一项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单车共享率全球最低,与其他国家每天骑行2~6次相比,悉尼用户每天平均骑行的次数仅为0.3次。
“悉尼很多道路没有专门的骑行道路,上坡下坡很多,并不适合骑自行车。从骑行文化角度而言,澳大利亚多数人骑车是当作锻炼身体,并非短途出行工具。”长期居住于悉尼的华人王静告诉第一财经,“一般上班族居住的区域离市中心有一定的距离,大多选择开车上班,身边居住离市中心比较近的同事,也都自己购买了自行车。”
用户规模和人口分布特征的确限制了澳大利亚单车的使用频次。
目前悉尼常住人口刚刚突破500万,每年旅行流动人口约700万至800万。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只有400多万人口,分散在墨尔本近1万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大多数由郊区组成。
相较于国内北上广深而言,这注定是一个“小而美”的市场。而从人口分布来看,澳大利亚的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这使得单车无法像国内一样进行大规模片区投放。
乱停放招致高压政策
与国内共享单车遭遇损坏、出现乱停乱放等问题如出一辙,共享单车在澳大利亚也迎来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