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特斯拉真的活不过今年吗?马斯克正在放手一搏

2018-07-12 17:21:5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特斯拉是一个永远不缺曝光度的企业,有关特斯拉的任何声响都是汽车媒体关注的重点,甚至还时不时的占据头条位置。2018上半年,特斯拉的曝光度似乎又被提升了一个高度,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大多数都是利空消息。有关量产瓶颈、疯狂烧钱、高管出走、大幅裁员等消息不绝于耳,有分析机构甚至预测特斯拉活不过今年。

值得庆幸的是,在2018下半年初始,特斯拉终于迎来了两个利好消息。7月1日,特斯拉宣布实现了每周5000辆Model 3交付,达成此前规划目标。7月10日,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计划投资建设年产能50万辆年的超级工厂,意味着特斯拉中国本地化生产再进一步。

解决交付困境、实现中国本地化生产就能够帮助特斯拉走出困境吗?本文将结合特斯拉当前处境,做一二解读。

1、2018上半年以来负面不断的特斯拉急需通过实现盈利来提振投资者信心,马斯克正在通过解决交付困境、大规模裁员来保证特斯拉在今年三季度实现盈利。

2、实现中国工厂落地是马斯克手中最有分量的一张牌,如今这张牌正在发挥着正能量。然而,中国有关汽车产业投资的新管理政策尚未敲定,及中美贸易战带来的紧张关系,特斯拉何时能真正本地化生产存在不确定性。

3、除了交付困境、疯狂烧钱、中国本地化生产不确定性,特斯拉当前还面临多维度挑战,包括:核心高管团队出走、传统及新创车企挑战,以及基于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特斯拉中国进口关税大幅提升。

盈利是特斯拉当前最着急的事

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在近15年的发展历史中,仅有两个季度实现盈利。2017年,特斯拉亏损高达22亿美元,创下了年度亏损最高值。疯狂烧钱、持续亏损正在成为空投机构看衰特斯拉的主要原因之一。

汽车企业的盈利关键在于规模化生产,以摊销前期的研发成本、生产设备成本及员工成本。业内普遍认为,一款车生产数量达到10万辆以上算作规模化生产,可实现盈利。截至目前,特斯拉上市销售的车型有四款:Roadster、Model S、Model X及Model 3。2017年,特斯拉累计交付产品103181辆,其中Roadster已于2012年停止销售,交付产品为其余三款车型。由此可见,特斯拉平均每款车型年销量不足3.5万辆,距离实现盈利还有较远距离。

Model 3是特斯拉最具赚钱潜力的车型。据特斯拉官方消息,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特斯拉交付了28386辆Model 3,而剩余预订数还有42万辆左右。特斯拉曾计划在2017年底每周量产5000辆Model 3,按照这一速度,Model 3将实现年度26万辆的交付目标。如果这些产品都能成功交付,特斯拉将一举扭亏为盈。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Model 3的量产规划并没有如预想般顺利,5000辆/周的目标不止一次跳水,一直拖延至今年6月末才得以实现。7月1日,马斯克欢心鼓舞的在推特上宣布,已实现7000辆/周的产量,其中包括5031辆Model 3。

然而,有分析机构指出特斯拉的7000辆/周的产量是不可持续的,是建立在强制员工6*12小时加班、在帐篷里搭临时生产线才勉强完成的,特斯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Model 3的量产能力。更有外媒指控特斯拉在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来满足交付目标,称其省掉了Model 3的“刹车和滚动”测试环节。

能否实现交付目标与特斯拉的盈利息息相关,当前,马斯克正在把这一目标看的非常重要。除了紧张的推动交付目标之外,马斯克还决定裁减9%左右的员工,力求今年三季度实现盈利。

马斯克一再强调特斯拉没有进一步融资需求,那么为何将今年盈利看的如此重要?据彭博社分析,特斯拉正在以每分钟6500美元的速度亏损,如果没有新一轮的融资,今年8月底,特斯拉或将破产。高盛也预计,到2020年,特斯拉将需要筹集100亿美元才能继续发展下去。特斯拉不是没有融资需求,只是马斯克需要在高溢价时再进行融资。

长期亏损,也让马斯克自身的处境岌岌可危。据外媒4月27日报道,特斯拉的股东曾提议董事会提名一位独立董事长,以取代马斯克。可见,在本年内实现盈利,对特斯拉和马斯克都至关重要。

中国建厂带来利好亦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是汽车市场最大的国家,也是对新能源汽车推动力度最大的国家,这对于特斯拉全球化发展来讲无疑是“理想之城”。特斯拉一直有在中国建独立工厂的想法,但受制于此前中国汽车产业管理政策,外资在华建厂所持股比不得高于50%,特斯拉落地中国的计划拖延至今。今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正式公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宣布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自今年起不再限制股比。

政策放宽给特斯拉在华独资建厂的诉求带来了机会。6月6日,马斯克在特斯拉2018年股东大会上宣布,特斯拉将在中国上海建厂,工厂名称为Dreadnought(无畏),将同时生产动力电池和组装整车,Dreadnought将是特斯拉在美国外建设的第一座工厂。

负面缠身的特斯拉急需一些“正能量”提振投资者信心。7月10日,马斯克亲自到访上海,与上海相关部门签订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推动特斯拉中国本地化生产落地。根据规划,特斯拉年产50万辆纯电动车项目将落地上海市临港区,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外商独资的造车项目,这对于特斯拉来讲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特斯拉已实现落地中国,知情人士透露,双方签署的只是合作备忘录,具体细节还未敲定。这只是特斯拉在中国独资建厂、实现本地生产的第一步。在这之后,特斯拉还要像中国新创造车企业一样申请造车项目审批,而后正式申请造车资质。

目前,中国电动车资质审批管理正在趋严,且相关政策还在意见征求阶段。同时,中国本地的新造车企业早已排起长长的队伍,以同在上海建厂的蔚来汽车为例,目前,蔚来ES8的生产是借用江淮汽车资质,蔚来汽车也希望通过在上海建厂解决资质问题。特斯拉与蔚来获取资质是否存在冲突,上海市政府会如何取舍,目前还不得而知。就获取资质进展来看,特斯拉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而等到工厂正式落地投产,可能要等到2020年之后。

此番特斯拉计划建设50万辆年产能的造车项目,产能规划已经超过了所有中国新创造车企业。在新版汽车产业投资政策征求意见稿中,要求项目建设规模要在10万辆年产能底线之上,而未设置上限。但在国家整体控制汽车产能、严防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一次核准50万辆的产能给特斯拉似乎希望不大。从特斯拉自身来看,2017年特斯拉交付量刚刚超过10万辆,对比而言,50万辆年产能规划更像是一个长远目标。

对于特斯拉在中国建厂,消费者最关心的可能是产品价格是否有望下调。由于特斯拉建厂位置处于上海临港地区,有消息称,上海临港将会被划入上海自贸区。如果是这样,特斯拉还将继续承担对国内销售的进口关税。而在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特斯拉将承担15%还是40%的进口关税,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毕竟,离特斯拉真正国产时间还比较远,到时会发生何种局势变化存在太大不确定。对于特斯拉中国建厂的进展,消费者只需保持关注即可,我们也将继续跟踪特斯拉建厂进展,做持续跟踪报道。

  特斯拉还面临多维度挑战

  核心人才流失

量产和盈利是特斯拉面临的核心问题,除此之外,高管频繁离职对于特斯拉来讲也是一个不好的兆头。今年上半年,已经有近10位高管离开特斯拉,其中包括首席财务官、全球销售及服务总裁、自动驾驶副总裁等等。

一个企业的员工往往是最了解企业生存状态的人,人才大幅流失意味着员工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焦虑和不信任。另外,人才往往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特斯拉正在面临着多领域高管的流失,即便将来量产问题得以解决,核心管理层缺位也将给特斯拉未来发展埋下阴影。

  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

除了内部面临的挑战,特斯拉的压力还来自于传统车企转型及新造车企业的兴起。就在月初,当马斯克在twitter上炫耀7000辆每周的量产成绩的时候,福特欧洲地区CEO史蒂文·阿姆斯特朗嘲讽称,福特生产7000辆产品仅需4个小时。

在电动车领域,特斯拉无疑是一个英勇无畏的先行者,因为不像传统车企一样有庞大沉重的业务体系,没有燃油车甜蜜利润蛋糕的负担,特斯拉轻装简行,敲碎了传统汽车行业的高壁垒,以闯入者的身份进入了传统汽车巨头们的视野。

尽管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取得一定成绩,但传统车企们并不服气。传统车企们认为在技术和生产上并不输特斯拉,只是还没有发力布局。受制于庞大的规模体系,传统车企每一次转身、每一个决定都要慎重。然而,在以中国市场为代表的汽车电动化转型驱动下,发展更加节能的汽车产品已经是大势所趋,否则将面临严厉的行政、财税等惩罚。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传统车企都已开始纷纷布局电动车产品,几乎已经覆盖到高中低所有品系。长期来看,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一枝独秀的局面将被终结。

在国际上,奥迪、宝马、奔驰等几乎所有传统车企都已经开始陆续上市电动车产品。奥迪旗下首款纯电动SUV奥迪 e-tron quattro量产版预计在今年8月正式发布,售价为9.6万美元,对标特斯拉Model X P100D。早在2011年2月,宝马就提出了i系列品牌战略,代表了宝马集团在电动车领域的布局,并已经量产两款产品宝马i3和宝马i8。奔驰也在2016年推出了电动车子品牌EQ。

中国品牌的电动车从低端做起,本不处于与特斯拉竞争的层级。然而,中国品牌也开始探索品牌向上的发展路径。2018年4月,上汽乘用车推出了电动超跑Marvel X,有意对标特斯拉。此外,吉利旗下的领克、长城旗下的WEY品牌都推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未来也计划推出高性能的电动车产品。与此同时,中国市场还出现了蔚来、拜腾等新兴造车企业,这些企业更是以特斯拉为榜样,希望打造出可以与特斯拉竞争的电动化智能汽车。

进口关税提高

中国是特斯拉第二大市场。2017年,特斯拉总营收为117.6亿美元,中国市场营收20.3亿美元。按照平均售价估算,2017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出去的电动汽车应该超过了2万辆,约占全年销量的20%。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6月1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汽车的关税调整自2018年7月6日起开始实施。这就意味着,特斯拉的进口关税自7月6日起,已由起初的15%上调至40%。特斯拉全系产品价格均有所上涨,涨幅最大的车型超过26万元。

全文总结:尽管特斯拉最近负面不断,但在中外新兴造车企业中仍旧是最具潜力的企业,也是最有希望成功的企业。特斯拉遇到的难题,所有新兴造车企业都难以完全避开。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智能化电动车必将是未来汽车产品发展趋势,能否顺利解决量产问题、实现盈利,能否顺利在实现中国本地化生产是特斯拉最关键的几步,解决好些问题,将会为特斯拉赢得更多时间和资本。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