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价格的回落会不会对危废处理行业造成冲击呢?对此,潘功分析称,环保企业正常利润通常在8%到10%,目前危废处理行业可以达到30%到40%。高利润之下,不少金融机构以及大型跨界公司都纷纷进军危废市场。因此,价格的回落并不一定会对危废处理行业造成冲击,而会促使其回到更理性更健康的状态。
适当的政府调控也是必要条件。据了解,目前危废许可证都下放到省甚至到市。地方政府会统一规划和统筹,根据区域内的危废产生量来匹配处理量。而由于设备问题,实际处理量远远低于许可处理量。潘功认为,产废量和许可处理量不一定必须达到1:1,许可处理能力达到产废量的150%更有利于促进市场良性竞争,既不会出现完全垄断,也会留下更合规企业,从而实现市场规模聚集。
根据前瞻产业院统计数据,能处理25种以上危废的公司仅占全国总数1%左右,处理种类小于5的公司占比达到88%,且目前危废处置规模达到1000吨/日的企业不足1%,大部分企业危废处置规模小于50吨/日。根据报告,2016年,危废无害化处置市场排名前10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仅为6%,排名第一的东江环保市占率为1.8%,市场集中度较低,未来存在进一步整合的空间。
“危废处理行业小散弱特点仍然突出,行业集中度提高也会方便政府管理,这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潘功说。
对于固废危废处置的“疏堵结合”也是重要政策方向。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管理司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一方面,各地要对本地区进行科学评估,加快固废危废处置能力建设,充实地方监管力量;另一方面,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将点多面广的危废产生企业纳入监管,保障危废得到合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