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获20.6亿融资后 哈罗单车欲加速农村包围城市进程

2018-06-06 16:03:29    商学院  参与评论()人

哈罗单车CEO杨磊此前公开表示,“今年将会尝试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进行布局。” 哈罗单车在近期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经过调研后发现,适合共享单车投放的城市还非常多,共享单车在中国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某些一线城市开始实施动态监管制度,即通过打分制来实现对共享单车企业的优胜略汰,这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哈罗单车会在政府的指导下,为更多城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用户提供服务。

提质增效,实现盈利

经过2017年的惨烈整合,今年2月,摩拜和ofo相继取消了月卡优惠。哈罗单车依然选择通过实行“芝麻信用免押骑行”来扩张市场。记者了解到,我国共享单车平台的数量已经超过30家。据不完全统计,共享单车领域的融资金额已达70亿人民币。一次次价格大战的背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却一直不清晰。无论是分时租赁费用,还是押金,目前都难以覆盖共享单车的成本,要想盈利,平台还要做更多探索。

哈罗单车相关负责人告诉《商学院》记者,此前共享单车一直被认为是资本密集型的“烧钱”生意,然而在运营初期,哈罗单车就已经看清共享单车这门生意的本质。如此前杨磊所说,哈罗单车通过智能化技术支撑下的精细化运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让每辆车的运维成本控制在0.3元以内,在行业内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再加上每天0.6元的折旧成本,这意味着每台车只要收入1元,哈罗单车就能实现盈利。

哈罗单车进一步表示,排除价格战这些非正常竞争,共享单车是完全能够盈利的,正常骑行费用以及可能延伸的其他服务场景能够让共享单车获得利润。“哈罗单车目前已经在近百座城市实现了盈利”,哈罗单车如是说。

面对共享单车行业的三足鼎立局面,哈罗单车相关负责人认为共享单车已经进入下半场,已从规模和量的竞争,转向成本控制和精细化运营的比拼。对于企业来说,减少成本和精细化运营至关重要。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