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ofo靠车身广告牟利在京沪受限 发展区块链被员工质疑“不实用

2018-06-04 09:41:0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地域条例的限制,让ofo车身广告业务也受到了限制。长江商报记者在某社交软件上也发现,ofo的多名员工在推广广告业务,发布动态为:ofo小黄车线上及车身广告,千万级日均流量,一二线城市覆盖,亿级出行数据精准投放。

在与一名ofo销售人员交谈时,该销售人员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部分地区例如北京和上海,因为政府管控比较严,所以不太好投放车身广告。”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在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表示,ofo发展广告业务是它探索盈利可能的一种,但这种广告精准度不高,适用的广告类型需要偏大众消费,这个类型的竞争者较多,意义不太明显。

“此外,通过和一些品牌特别是一些影视、二次元IP的合作,可以让已经没有多少颜色和造型选择的ofo,有更多的新鲜感,吸引年轻族群的目光。但这样的合作,噱头层面大过实际,对于ofo目前的窘境来说,也只是聊胜于无。” 张书乐说。

ofo曾有5万多辆“大眼小黄车”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投放。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