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谁在支撑阿里的营收增长

2018-05-09 16:11:2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用户规模扩大支撑营收

若不能将营收增速创新高的功劳完全解释为新零售业务的贡献,那这一问题的解答还需要从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上找原因。在阿里披露的财务报表中,核心电商业务的收入构成包括了国内零售业务、国内批发业务、国际零售业务、国际批发业务、菜鸟物流服务及其他,财年内在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71%、3%、6%、2%、3%和1%。国内零售业务作为占比最大的板块,在收入构成中又划分为用户管理、佣金、其他三个部分,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46%、19%和6%。

在亿邦动力资深智库、新零售专栏作家叶志荣看来,就商业模式而言,通过搭建平台获取商家服务费用及扣点是阿里核心电商业务的主要盈利模式,进一步来说,阿里营收增速的突破主要源于能够持续获得新品牌的能力,以及不断促成的商品交易,即对线上新增流量的获取以及变现的能力。

财报显示,2018财年天猫实物GMV增速达45%,超过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网上零售额32.2%的增速。此外,截至2018年3月31日,包括H&M、Marni和Yonex等国际服饰品牌均在天猫平台建立了旗舰店,入驻平台的品牌数量达到15万个。而对于淘宝来说,淘宝平台现有约150万名内容创作者,通过内容策划、短视频及直播形式帮助品牌实现精准用户触达。2018财年阿里在中国零售平台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5.52亿人,较上一季度末增长3700万人,同样创下IPO以来的用户增长纪录。

叶志荣分析称,包括去年的“6·18”、“双11”,以及今年赞助的春晚,其实品牌露出的不只是天猫,更多是和品牌商的联手营销。对一系列大型促销活动的投入,也意味着阿里会拥有更多的流量组织形式,这些流量资源都可能成为营收的一大支撑。而从商品交易扣点的角度来说,关键在于新增流量的获取。去年阿里新推出了淘宝亲情账号,背后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大用户人群的年龄段,不只局限于年轻人。

实际上,对于平台型电商来说,在流量成本高企的市场环境下,想要规模性地获取新增商家并不容易,但就阿里而言,通过强化各渠道的差异化特色,可以实现这一点。

日前,淘宝发布了一份《2018中国原创设计创业与消费报告》,其中显示,淘宝的原创设计开店数持续走高,2017年较前一年增幅达到17%,共吸引近5万设计师登淘创业。从特色商家内容变现情况来看,2017年11月特色商家内容浏览的页面点击量(PV)、独立访客量(UV)分别较2016年5月增长316%和259%,每天内容UV可引导的销售额转化增长了32%。分析来看,淘宝对原创设计品牌的青睐,实则也是在摆脱单纯卖货渠道的标签,转而是要借助既有资源提供新的渠道,实现营销边界的拓展。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