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如果你经历过公司激励,一定是明白的,这些期权,远不止这个价格。
我们再看看具体的期权特征情况:
这是激励成本(也即是你买入公司股份价格)和激励锁定期限的信息;而这些授予股份的公允价值,远不止这这些:
因此,这批5500的获得股份激励的员工,实际上以零头价格,买入价值不菲的股票。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把公司股票送给这些核心高质量人才,不过有一个期限,还挺长的,戴个金手铐吧。
很明显研发支付和非研部分核心员工薪水的情况,就是一个黑匣子。
对于投资人而言,自然需要分析利润究竟多少是真实的。尤其是大规模股份支付的薪水费用,究竟该如何调整,是一个重大难题。
上面公司自己公布的每年8亿左右的股份薪水支付,是自己坐实了的。说实话,在这样罕见的薪水支付情况下,利润究竟有多靠谱,大家自己判断吧。利润给予多大折扣,投资人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此外,这也涉及另一问题,大家不清楚研发实际投入情况。对于这类高新企业,研发的判断,又恰恰是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投资人判断小米究竟在创新领域投入多少,(苹果大概研发费用占营收大概在5%左右)后期分析护城河究竟强度有多大等,带来巨大难题。
还有一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懒得打字了)
从人均研发消耗和工资,也是失真的。
因此我认为,最近三年,招股书上显示的研发支出占营收比2.3%、3.1%、2.7%,严重低估的小米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并由此带来的利润估计难题,老实说以我的能力水平,没法做出准确估计。
这可能是投资中最难的事情吧。
对于股份支付带来的利润失真,从我朋友的聊天中(中层研发人员)显示出问题;
从附注研发支出的具体细节,分析出相关矛盾点,并通过股份支付情况,最终证实了这种策略带来的巨大影响。
当然,从新闻中,大家一定会看到什么《小米5500员工财务自由》《小米的同龄人抛弃你》等等,一些列媒体渲染中,读到一些信息。
整个思路,是从实际个体情况、财务数据和广大媒体传播三个维度,多次交叉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可靠性与严谨性,因此整个分析应该不会出现大问题。
与利润相关的研发实际支出和带来的竞争力分析,是投资小米股票的基本面投资者,不得不去核实调整的问题。
非经常项目的对核心利润的影响
第二个是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先说结论:
第一个方形标注的利润,不可持续,而且小米在上市前,做了大量安排和释放,因此利润失真。
第二个椭圆标注的部分,表面看亏损,其实不是亏损。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是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标的企业时,寻求的一种保底条款(常见是8%年化)。今天很多媒体标题说巨亏400多亿元,都是瞎扯淡。
第一方形标注部分,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华米科技最近两个月在美上市,带来公允价值上升,通过一定资本运作(股份减持50%以下),改变这笔投资的会计计量方法,并因此带来纸面利润。(这是财会准则的难点,非常不好解释,大家只需知道这块打上疑问)在A股常见的就是上市公司,说企业把拥有的一套北京学区房卖了,成功扭亏为盈,大概就是这么类似的操作。
这类考虑最主要因素原因,这带来的收益不具备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必须重新调整。因此最近三年,小米核心经营利润大家自己做加减,用经营利润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第二个椭圆标注的部分,很好理解,就比如你以100块,买了我秋源俊二公众号10%的权益(也即是公号估值1000块)。
由于你担心我拖更,偷懒不写文章,粉丝数太少。于是为了限制我,就和我谈条件,以优先股形式入股,一年后,我的粉丝大幅减少,OK,那就算借款,支付8%的利息,两年后我支付你116块。
但有一种可能,一年后,我的公众号粉丝数暴涨,值10000块,并在第二年,维持这个粉丝数,估值保持不变。那么这时候,你的优先股就肯定愿意转换为普通股,但是呢在财务记账的时候,由于划分为负债,因此支付的利息有变化。
(具体看优先股条款)
100+1000*10%*8%+10000*10%*8%=188元。
在对利润的影响,第一种是财务费用是每年8块,第二种是第一年8块,第二你是80块。
但这只是账面财会的记录方式,实际并没有支付。
因为傻逼都知道,这时候肯定把优先股转成普通股,拿到10000??10%的股份啊。而不是拿利息,所以这个亏损是假的,实际并没有影响。而且伴随着估值提升,亏损会越来越大。
(具体情况取决于当时的协议安排)
总结:第二个调整,只需要把方形中的利润,给扣掉,核算真实经营性业务挣的长期的、可持续的、稳定性高的利润。
“一定动机性”的削减费用成本,以提升利润
下面的费率变化,是常见的,而且具有一定动机性。
尤其是看看行政支出和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