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重回量力而行发展轨道
行业人力资源短缺、乘客配合度不高、建得起养不起等问题将迫使我国城轨发展逐步回到量力而行的轨道
从2003年《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通知》印发,到近期《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意见》出台,国家层面对于轨道交通的关注点也从建设转向运行,凸显了当前我国城轨交通转型发展的紧迫性。
“以前我们的重点是‘建’,因为我们没有;现在我们有了,重点要转向‘运’。建是短期的,运是长期的,运的安全风险一点不比建来得少!”宋敏华说。
宋敏华表示,目前城轨交通领域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短缺,这也是很多城市所忽略的,“之所以我们一直在呼吁,是因为运营人力资源在短时间里是培训不出来的,从开始培养到最后上岗,没3年不可能”。
据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3年前曾组织专家对行业人才发展进行专项规划。规划显示,未来城轨行业至少需要40万人以上,但目前我国仅有2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行业内部人才过度流动、无序流动等问题,客观上也对城轨行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在宋敏华看来,提高乘客的文明程度,对于提高城轨运行效率同样重要。“从技术层面来看,让城轨提高开行速度,可以有很多种设计方案,当然也会增加不菲的投入,但如果乘客配合到位,则可以把现有的运营能力提高30%。”宋敏华表示,东京城轨的设备其实并不如北京的先进,但运行效率却比北京高出不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乘客的高配合度。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轨道大国,但距离轨道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建得起养不起,这将是今后城轨交通潜在的一个大问题。”周晓勤表示,近些年城轨建设的速度确实快了点,未来一段时间,以地铁为代表的城轨建设保持在每年新开通运营200多公里的增长是比较合适的。在各方努力下,城轨发展将逐步回到量力而行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