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档(2018年2月15日至21日)影片7天票房合计超过55亿元,大幅刷新历史纪录。其中,大年初一单日实现票房约13亿元,打破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纪录。
春节电影“开门红” 好看才是硬道理
这些数字串起来,缔造了一场盛大的商业狂欢,似乎让全行业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巨大的爆发力和增长潜力。但事实上,热映的这几部贺岁片口碑却参差不齐,甚至贬过于褒,和票房成绩有些不成正比。让人意外的是,即便超半数电影评价令人担忧,被斥为“烂片”,仍然不妨碍其疯狂吸睛,除了大部分观众节庆期间只为图个乐呵,或是前作受众基础好的原因以外,回看春节档市场爆发的三年,在大环境整体向上的时候,几乎每一部都可以收获不错的票房,也就是所谓的“风口上,猪都能飞”。
值得欣喜的是,大年初三起,票房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些好片正从春节档胶着的竞争里脱颖,实现市场逆袭,譬如制作精良、口碑最好的《红海行动》;而近年来,春节档市场本身已日益饱和,粉丝经济和眼球经济正在降温,明星、热门IP、话题炒作,在一轮轮IP烂片的轰炸下,吸引力渐趋式微。可以看到,“观众不傻”,当潮水退去,春节档的成功和价值将重新被定义和审视,那些扎实做好故事、好剧情、好产品的,也必将迎来他们的时代。
这就给中国电影人提个醒,好看才是硬道理。电影好看,广大观众自然会青睐你,追捧你,肯定你,支持你,并用实际行动给予你丰厚的回报。不要小看观众的鉴赏力,他们才是电影好赖的评委,甚至说是电影人的衣食父母。敷衍不得,怠慢不起。所有电影人都必须对观众心存敬畏之心,更不能愚弄观众。应该说,伴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文化繁荣和全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国电影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只要全体电影人抢抓机遇,不懈努力,敬业奉献,继续前进,我们从电影大国迈入电影强国必然指日可待。
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阶段已到来
“高口碑”赢得高票房,这一现象,既回应了人们对中国电影市场的质疑之声,也对国内电影产业提出了新要求。过去两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增速突然放缓,结束了之前五年年均接近30%的超高速增长阶段。2004年,中国电影票房占世界电影票房比重只有0.7%,远低于当时中国GDP占世界4.5%的比重;而同年,北美电影票房及GDP占世界的比重分别为36.9%和30.5%,两者水平大致相当。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国电影票房此前的高速增长,是具有“补偿性”的,是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的一个体现。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何在2004年之后,中国电影票房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而到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及GDP占世界比重分别为18.5%和14.9%,前者已高于后者。这也意味着“补偿性”发展阶段结束,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到来。
“补偿性”阶段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市场需求已经饱和,恰恰相反,需求更大。只不过,需求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在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阶段,人们对观影的主要需求体现在“可获得”上。而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观众的鉴赏能力已经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分众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观众希望看到的,不是庸常无奇的普通剧作,而是“高品质”的光影传奇。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电影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出现的最大问题,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不匹配。因此,谁能提供优质的电影供给,谁就能在市场上领先一步。
过去几年,已有部分公司错把“风”的能力当成“猪”的能力,不断制作“猪”一样的电影,正接连遭遇“滑铁卢”。风向正在变化,在春节档大战中“逐鹿”的群雄必须及早认识到,观众的审美和口味正飞速成长,若是长期依仗资本博弈,投资所谓的流量鲜肉、热门IP,又或是凭借营销号推波助澜,找人刷分,而忽略了对剧本质量、演员表现等的把关,票房灵药必将失效,同时也很可能让烂片横行。
以“高品质”让电影产业绽放芳华
除此之外,这些公司也不该只醉心于当下转瞬即逝的票房烟花,为在农历新年赚得盆满钵满而奔走,而要肩负起行业发展的责任,让“得IP者得未来”等浮夸口号成为过去式,真正回归“创作好电影”的初心,在故事、剧情和表现手法上多做文章,制作出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观众真正愿意为之买单的影视经典,让欢度节日的人们大饱眼福。归根结底,真正要让春节档未来可期,持续性盈利与增值,不能光靠投行的思维,把营销做到极致,也不能过分仰赖外援,还要具有强大的内生造血能力,借助于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等电影本身的力量。
提供高质量的电影供给,并非一两家电影制作公司的责任,更有赖于一个良好电影环境的熏陶。可以说,推动电影市场向“高品质”转型,也是市场监管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应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不仅包括电影放映本身,更包含电影品牌和各类衍生品。事实上,在很多电影市场相对成熟的国家,比如美国,票房收入只是电影总收入的30%左右,其余主要来自电影形象品牌授权收入。深耕电影产业链,不仅能为电影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也会鼓励市场主体以更高的标准制作影片、拓展市场,实现电影产业的更新升级。而这,无疑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另一方面,也应创造条件,进一步开放电影市场。一来,可以通过进口,直接提高电影供给质量;二来,也能以外部竞争,倒逼国产电影提升质量。充分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力量,才能为国产电影产业打通一条通向高品质的升级之路。有人曾将“薯片”“芯片”和“胶片”比喻为美国文化软实力三大法宝。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推动电影产业向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意义。回应观众观影诉求,把好质量关口,让电影制作回归高品质,国产电影产业必能在革故鼎新中绽放芳华。
微言大义:
@心屿未晴_:《红海行动》真的好燃啊!春节档最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
@妩冰:讲真,《唐人街探案2》更适合我口味。过年嘛,就要乐乐呵呵的。
@钮问:从春节电影票房50多亿元可以看出,大家的生活消费习惯在升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电影市场。不知不觉间,春节看电影已成为“新年俗”,而春节电影高票房折射出来的则是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来审视,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而这一要求具象到中国电影市场上,就是四个字:“内容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