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经频道 > 国内经济新闻 >

中国养老的特点:养老服务社会化 精神需求趋强烈

中国养老的特点:养老服务社会化 精神需求趋强烈
2019-09-25 10:08:39 证券时报

原标题:

中国养老的四大特点

现在,老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并不亚于对物质生活的需求。

储著胜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再次引起人们对于养老问题的关注。

截至2018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进入到中深度老龄化社会。因此,养老问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对现实情况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与判断。否则,采取的应对举措就有可能出现偏差。那么,中国养老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特点一:“老人未老”现象越来越普遍。现有的国际标准是将年满60岁的人定义为老人,中国男性退休年龄也恰好与此相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身体状况明显在改善,平均寿命也在大幅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年龄门槛理应有所提高。一些国家将退休年龄不同幅度地上提,就反映了这种趋势。现在如果还是认定年满60即为老人的话,那么,新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老人未老”。这一点从我们周围一些退休人员的情况就可以明显看出来。不少年过60的所谓老人显得比中年人都要健康、有活力。对于这样的“老人”显然不能按照传统的对待老人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应该有全新的养老模式。

特点二:精神需求越来越强烈。过去养老,主要考虑的是物质生活的安排以及医疗服务的保障等。现在则不同,老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并不亚于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很多老人在退休之前都忙于工作或养家糊口,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挥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退休之后,也就是变身成“老人”了,就有了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于是,他们的各种兴趣爱好就有了充分释放的机会。如旅游、绘画、音乐、舞蹈、写作、运动等等,不一而足。为了让老人们的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就必须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工作。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