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夜市已成为人们感知一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多座城市均出台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举措
夜排档的“转正”之路
本报记者 曲欣悦
评价一座城市的繁华程度,一定要到它的夜市走一走——在许多市民和游客心中,夜市尤其是夜间大排档是城市中最亲民、最接地气的聚集地之一。近年来,夜间经济在各地愈发受到重视,甚至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都专门出台了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举措。
在保障饮食安全,维护市容环境的同时,如何留住城市的烟火气?不少城市都在探索夜排档的“转正”之路。
有规范的“外摆位”
进入5月,天气逐渐转热,诸如烧烤之类的夜间餐饮又到了经营旺季。露天大排档虽然满足了人们夜晚的“口腹之欲”,但占道经营、油烟污染、噪音扰民等违规经营现象也影响到了城市居住环境。
家住北京东三环劲松街道的陈先生记得,过去每逢夏季,原本宽阔的人行道上总是摆满了塑料桌椅,行人只能溜边走,“大半夜还能听到大吼大叫,根本休息不好”。
如今,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大,街面上已经很难看到那些乌烟瘴气的违规大排档,但也有市民反映,一些很受欢迎的夜排档也难觅踪影。“想在家附近找到一个安心撸串儿的地方,真难!”
近日,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上海夜排挡要建“正规军”,将在特定时段,批准有条件的区域开展精细化、有规范的“外摆位”试点。
许多喜爱夜生活的人立马嗅出了其中蕴含的利好信号:向来被重点整治的夜排档,有望重出江湖变身“正规军”。
那么,如何打造夜排档“正规军”呢?
上海提出,一方面要打造一批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标志性夜生活集聚区;另一方面,要创新管理模式,指导夜市运营管理主体在商户登记、设施配套、经营区域、营业时段、卫生监管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
工信部消息,近日中法全球治理论坛在法国巴黎举行,工信部信软司负责人作为部代表出席论坛,并就全球数字治理作专题发言。工信部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