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农民持续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元 实际增长6.9%(2)

2019-04-25 09:34:5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工资性收入成关键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说,从以往经验看,农民增收的关键要看农民务工收入情况。实现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长,才能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尽管当前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创新已成为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但整体来说,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就业难”和“用工荒”一定程度并存。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增强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方面下功夫。

如何拓展农民工资性收入渠道?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分析说,当前一些地方招工难主要是招收技工难,反映了培训工作的短板,表明急需加强农民工技术培训。2014年,人社部起草了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2018年,全国增加了1100万农民高级工、高级技师。过去,农民工技能培训是政府主导,今后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尤其是发挥中小企业作用。农民工就业是市场行为,最好的对接就是各市场主体之间对接。

一方面,传统增收动能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在弱化;另一方面,新的增收动能正在形成和转换。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会长毕美家认为,在城市,一大批新生代农民工投身到家庭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中,获得了可观收入。在外卖、快递等领域,新生代农民工占到总量的90%以上。在乡村,各地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今后,土地增值收益以及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分红将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些都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新动能。

“从1997年以后,工资性收入一直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事关农民增收大局。工资性收入2018年一季度是1843元,2019年一季度是2009元。”赵长保表示,下一步,既要继续发挥传统就业渠道“稳定器”的作用,又要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农产品粗加工、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推广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国家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发展平台,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建设,为乡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