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青少年网瘾成社会“心结” 代表委员问诊支招(2)

2019-03-13 09:20:3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把脉问诊青少年网瘾

人们追问,为何青少年往往容易沉迷网络,欲罢不能?

——“网络原住民”,早早享受网络的便利,又缺乏鉴别能力。

这一代青少年被称为“网络原住民”,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娱乐方式。在他们眼中,游戏玩得好,是智商高的体现,反之则会被群体排斥。

——缺少监护把孩子“赶”向网络

有代表在农村调研发现,祖辈对一些留守儿童玩游戏无计可施。老人普遍反映,孩子一下子说一些作业需要用手机做,一下子说上网查资料,自己根本分不清,在他看来,孩子就是“打着学习的招牌玩游戏”。

此外,随着超高人气的电子竞技联赛以及大量网络主播、“网红”的出现,让一些中小学生开始渴望成为职业玩家及游戏主播,沉迷于电子游戏。在广东云浮的一所乡村小学,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写下自己的愿望:成为一个游戏主播,“因为主播能玩游戏还能挣钱。”

——家庭环境中的“不了解”“坏榜样”

不了解、差关系、缺引导、坏榜样——这是中国青少年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总结的网瘾背后的几个家庭关系关键词。

“不了解主要指的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上网状况,只有5.6%的14岁少年表示,父母了解他们;差关系指的是沉迷网络状态下的亲子关系,父母控制不了他们,强硬地抢夺手机等网络设备,却让亲子关系雪上加霜;缺引导指的是在幼儿时期,一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家长甚至用手机带孩子,让孩子自己看动画片,于是孩子在成长为青少年的时候,更容易沉迷网络;坏榜样指的是家长自己也沉迷网络,孩子做作业,家长就在一边玩手机。”张海波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