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难在哪、怎么看、如何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形成合力(2)

2018-12-25 09:36:1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不仅是一线员工,制造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下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坦言,许多高科技人才并未将所学应用到制造业,而是“利用专业技术玩金融”,高端科技人才择业“脱实向虚”的趋势值得注意。

“现在资本市场上有些人急于赚快钱。如果制造业企业家辛辛苦苦干一年,还不如炒一套房赚得多,谁还去干制造业?”颜飞龙说,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多支持一些慢公司、笨公司、小公司。“慢公司不是它想慢,而是制造业项目往往投资周期长;笨公司也不是它笨,它就是想踏踏实实地发展,不想走偏门。这些小公司其实是有科技含量的,未来可能会产生颠覆式创新技术。”

事实上,融资难、创新难,依然是当前众多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共同烦恼。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表示,银行贷款与企业的生产周期往往不匹配,导致大量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资金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不仅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在研发领域,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我们在企业调研时感受最深的,就是很多企业都存在装备制造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研究室主任付保宗的体会,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潍柴控股集团副总经理陈大铨坦言,目前市场对发动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些关键零部件还得从国外进口,“类似的产品虽说国内也有,但在可靠性、一致性上相对差些,关键零部件对我们还是有制约的”。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胡树杰直言不讳:长城汽车虽然研发和制造能力已达到外资品牌水平,但仍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机床等装备,以确保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品质。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