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中国建筑:目标是世界最大投资建设集团

2018-12-04 09:18:56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2017年,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约2.45万亿元,营业收入超万亿元。在2018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中排第23位,在ENR(《工程新闻记录》)“全球承包商250强”排名第1位,在“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排名第44位。

这是中国建筑的成绩单。中国建筑正式组建于1982年,是我国建筑领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近40年来,中国建筑从一家房建企业成长为世界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下一步,中国建筑给出的目标是:2030年,中国建筑争取进入“世界500强”前十名,成为世界投资建设领域的第一品牌。

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

1982年11月,中国建筑中标高160.5米、时称“华夏第一楼”的深圳国贸大厦工程。1984年,中国建筑在该工程创造的三天施工一个结构层的“深圳速度”震惊全国。经媒体广为传播,“深圳速度”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之一。

深圳国贸大厦带来的震撼余波未平,中国建筑又于1994年在总高度383.95米、时为亚洲第一高楼的深圳地王大厦施工中二创“深圳速度”,将一个结构层的施工时间缩短到两天半。

在珠三角超高层建筑激战正酣之时,中国建筑在长三角成功拿下时年为全球第一高楼、主体建筑设计高度为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一个中国第一、一个亚洲第一、一个世界第一,三个驰誉全国的项目奠定了中国建筑在超高层建筑领域里的王者地位。到目前为止,中国建筑已建设了超过全国90%、全球50%的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中国建筑不仅是“深圳速度”的开创者,也是特区精神的开拓者。

2018年4月,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开园,8个单体建筑,可满足3000人常驻办公和500人住宿的需求。中国建筑创新投资-建设-运营-发展管理一体化模式,中国建筑旗下十几家单位共同参与,创造了雄安质量和雄安效率。从深圳到雄安,见证了中国建筑改革发展成就。

开启市场化,迈步国际化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次带有革命性的改革也让中国建筑开启了走向市场竞争、迈步国际化经营的求索之路。

1982年6月,国家机关进行调整改革,撤销原国家建筑工程总局,组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成为中央、国务院机关中第一批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被推向了市场化的浪潮之中。

对于中国建筑而言,坚持市场化发展是其成功的要素之一。

中国建筑两条腿走路,调整市场布局,“走出来”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走出去”到海外历练,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据悉,当时的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四局等许多企业还分布在内地三线、四线城市,生存紧迫感让他们调整力量,率先进入深圳、厦门、珠海、广州等开放城市,抢抓发展的机遇。

从1985年香港独资开发首个房地产项目到拿下北京国贸第三期总承包权,中国建筑已在彼时拥有了与法国SAE公司、布依格公司、日本大成公司和香港保华公司等国际上著名承包商同台竞技的能力。

除了市场化,中国建筑也在“走出去”中积蓄力量。

1979年中建总公司与伊拉克政府成功签订了一个住宅项目、一个糖厂项目的劳务总协议。这是中国建筑进入国际建筑市场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向国外输出的劳务合同。1984年中建总公司以“贷资承包延期付款”方式在伊拉克总承包了第一个大项目,即合同价为1.74亿美元的凯菲尔•希拉菲亚项目(四坝工程)。随后,又夺得合同价为2.24亿美元的新辛迪亚坝水利枢纽工程和合同价为1.64亿美元的北加齐拉灌溉系统工程,总结经验、借鉴外商承包运作方法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施工技术,从发展劳务合作入手,开始向建筑工程承包、总承包业务发展,在中东、北非、港澳地区进行全方位开拓。

不仅在国内超高层建筑领域风光无限,中国建筑走出国门,建设了高420米的欧洲第一高楼俄罗斯联邦大厦、高452米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中国建筑已成功地将其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领域的优势输出海外,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的第三张中国名片。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建筑始终紧跟国家战略与投资导向,在全球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打造“中国名片”。中国建筑品牌凭借项目质量高、难度大、技术新、绿色环保等优势,连续13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榜单,同时还荣获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品牌建设优秀企业”称号。中国建筑在海外承建的工程中有一大批已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民生工程。

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之一,中国建筑凭着不打折扣的诚信履约能力,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国际合作方的绝对信任。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被誉为“埃中友谊大厦”,泰国拉玛八世皇大桥被印在泰国货币上,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项目宣礼塔登顶非洲最高建筑,迪拜人造棕榈岛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埃塞俄比亚非盟会议中心成为“新时期中非友谊的象征”,刚果(布)国家1 号公路被萨苏总统称之为“通向未来之路”……

截至目前,中国建筑已累计在海外130余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6000 余项工程,在世界各地矗立起一座座建筑丰碑,更在世界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中国建筑”品牌形象的丰碑。

2030年实现“1211”奋斗目标

经历改革开放初期的磨练,中国建筑的创新基因在发育成长。

中国建筑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实施创新驱动作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作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突破转型发展的“瓶颈”,保持企业发展旺盛活力。

中国建筑也正是从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结构优化、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创新求变,才提高了驾驭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管理水平和能力。

在转型升级中坚持创新驱动,与国家战略有效对接,中国建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由房建向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大规模进军高铁、桥梁、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核电、港口、城市综合管廊等领域,基础设施合同额从2006年的几十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近3000亿元。

由建房向建城的转型升级。打造“四位一体”城市综合建设平台,形成加快企业发展与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价值链接。在雄安、西安、天津、济南等地推行的投资建设运营的商业模式,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提高了中国建筑高端竞争力。

由投资建设向全方位的产融结合转型升级。加快转型升级,中国建筑先后成立了中建资本、中建基金等金融平台载体,依托中建基金搭建产业基金合作框架,推动产融结合,成功对接系统内多个投资项目,对企业发展逐步形成有效支撑。

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建筑的业绩多年来一直实现跨越式增长,营业收入平均每十二年增长十倍。

2017年中国建筑规模突破万亿元,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中央企业中分别名列第四位和第六位。2018年在世界500强排名中上升至23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企业集团。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建筑贯彻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建筑根据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和投资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了2030年实现“1211”奋斗目标,即进入世界500 强前十强,年营业收入2 万亿元,市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世界投资建设领域的第一品牌和中国建筑业改革发展与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